拍品专文
视觉感官的幻觉
上前智佑于1954 年加入「具体」艺术运动,是最早期成员,一直坚守在「具体」群体。上
前智佑曾于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包括1999 年日本大阪当代艺术中心。作品获巴黎
庞比度中心及法国图卢兹阿巴图瓦艺术馆等重要美术馆收藏。
「具体」艺术其中一重要精神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出发,不受限制地创作、自由地选择,旧
报纸、金属片、布料、木材、胶袋、灯泡、水、泥、烟、沙、光、玻璃等等都可以成为艺
术媒材。他们决心脱离传统高尚艺术的材枓和技巧,挑战传统艺术的分类、形式、材料、
技巧和界限,寻求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创作的初衷。吉源治良在1956 年发表的「具
体艺术宣言」提出:「具体艺术不是扭曲物料。具体艺术为物料注入生命…在具体艺术中,
人的精神和物料握手,但保持一定的距离。」
上前智佑的五十年代早期创作是综合媒材作品,他以木材、锯末、线、颜料创作,不同物
料在同一平台上,彼邻相靠,相互推迭,产生了快速的对比,在相互比较的情况下,物料
本身的特征便得以彰显,让观者留意到 平日已视为普通的物料,原来也拥有「个人」的魅
力。正如美国前卫艺术家安迪.沃荷曾说:「每种东西都存在美,但不是所有人都看见。」
到了六十年代,上前智佑发展出以短促的长形笔触,在画面上堆栈的风格。五十年代多层
物料组成的作品演变成厚重堆栈的油画。而从和颜料混合在一起细小的木材便成了短促的
长形笔触。上前智佑通过这单一的语言 —- 用短促的笔触,幻化出眩目的视觉效果,甚至
可以欺骗眼睛的视觉效果。创作于1968 年的《无题》 (Lot 82),艺术家以不同色调的红色、
橘色、黄色的短促而细小的笔触填满画布,及后以黑色、深钴蓝色、天空彩蓝色填满笔触
与笔触之间的虚位,最后在表层上加以大面积的色块。相互堆栈的不规则条状笔触产生复
杂的阴影,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在同一时期,艺术家进一步推前其艺术语言符号的表现
力。他把颜色这个元素拿掉,甚至以最不眩目的泥土黄色作画,让短促的油彩笔触发挥其
表现力。在1971 年《无题》(Lot 83) 中,上前智佑在近乎单色的画面上,单单以泥土黄色
短促的条形笔触产生几道隐隐若现的痕迹。这些痕迹都是因着笔触的大小、角度、颜料的
厚度而出现,使画作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光线反射。可见,上前智佑对油彩颜料的充分了
解。上前智佑把油彩带进一个新的可能性,他透过色调的强弱、精确的色与形的变化,而
呈现出1950 年代后期兴起的欧普艺术中的视觉感官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