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 RU (1896-1963)
PU RU (1896-1963)
PU RU (1896-1963)
1 更多
PU RU (1896-1963)
4 更多
靈漚長物:江兆申藏中國書畫(編號163-167)
溥儒

聽琴圖

细节
溥儒
聽琴圖
設色絹本 手卷
畫心: 23.8 x 23.4 cm. (9 3⁄8 x 9 ¼ in.)
引首: 23.2 x 96.6 cm. (9 1⁄8 x 38 in.)
題跋: 33.6 x 1120.5 cm. (13 ¼ x 441 1⁄8 in.)
題識:聽琴圖。心畬。
鈐印:溥儒之印、心畬
江兆申(1925-1996)題裱邊:西山先生學北宋人直入其室,雖松雪道人不能遠過,況以下者。靈漚館中有此一幀,可謂受用不盡。庚午(1990)年夏日門人江兆申書。
鈐印:江兆申印
題跋:錄《嵇康琴賦》(文不錄)。庚午(1990年)中秋,茮原江兆申書於靈漚小築之對山樓。
鈐印:靈衣鏡裏紫鮫綃、壹琴一硯成雙宋、雙菩提樹龕
引首:聽琴圖。西山先生畫聽琴圖精到絕倫,敬書此引首並錄嵇康琴賦于後紙。庚午(1990年)秋門人江兆申並識。
鈐印:江兆申印、茮原意造
簽條:西山先生畫聽琴圖,門人江兆申書嵇康琴賦。
更多详情
佳士得榮幸呈獻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著名學者、藝術家江兆申的中國書畫收藏。

江兆申作為中國古典書畫領域的權威,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與鑒藏眼光,對學界、博物館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私人收藏涵概了明代至二十世紀的重要作品,充分體現了他畢生對學術與藝術傳承的專注與追求。

江兆申(1925年生於安徽歙縣),字茮原,出身書香門第,自幼由父母授課,學習讀書寫字,並很早開始接觸篆刻。他年僅八歲即能為人作畫題聯,九歲時在舅父的引薦下,有幸在上海拜訪大畫家黃賓虹。

1949年5月,江兆申與夫人從中國遷居台灣。同年,他致信同樣剛遷台不久的著名書畫家溥儒,表達拜師學習之願,獲溥氏欣然應允,遂正式拜入寒玉門下,研習傳統經史子集與書畫諸藝。追隨溥儒受學之外,江兆申數十年間潛心研究中國歷史、文學與藝術。他積極參與並發起多個在台灣極具影響力的藝術社團,包括與傅申共同創立的「七修金石書畫會」、與王壯為合作的「海嶠印集」以及與梁寒操共同組建的「明夷詩社」。這些社團致力於推動書畫、印學與詩詞的研究與交流,奠定了江兆申在學界與藝壇的地位。除了學術活動與成就外,江氏亦不斷精進自身藝術創作。

1965年,江兆申在台灣舉辦首場個人畫展後,同年獲薦進入台北故宮博物院任職,起初為副研究員。1969年,應美國國務院邀請,江氏以美國密西歇大學客座研究員身份留美一年,不但訪問了當地中國書畫之重要公私收藏,也完成十六世紀蘇州地區畫家活動情形之研究。在近三十年的博物館生涯中,他發表了大量關於明代畫家如唐寅(1969年)與文徵明(1977年)的研究成果,並策劃了多個重要展覽,包括1972年的《吳派繪畫九十年》。1978年,晉升為副院長兼中國書畫處處長。其深厚的學識與卓越的領導能力,廣受博物館業界與藝壇友好尊重。江氏於1991年退休,遷居南投埔里,潛心致力於繪畫創作。

江兆申一生收藏之中國書畫收藏,自成體系,蔚為大觀。收藏亮點包括明代書法家陳淳的書法,以及黃賓虹、溥儒等近現代大家的繪畫。日場拍賣之外,佳士得同時將於10月28日至11月11日舉行網上拍賣,遴選江氏收藏中一批重要書畫、墨硯與碑帖珍品,呈現這位現代學者、文人雅士獨具品味的藝術世界。

荣誉呈献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更多来自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