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短谈:珍罕中国鎏金铜编钟

这一清乾隆时期的罕见编钟曾为二十世纪最伟大艺术藏家之一威廉·兰道夫·赫斯特所有。佳士得专家安伟达为我们赏析编钟背后的历史与制作故事

“此编钟堪称皇家工艺品的巅峰之作。”佳士得伦敦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安伟达(Marco Almeida)表示。此钟于清乾隆(1736-1795)年间铸造,乾隆帝对艺术的爱好与资助举世闻名,这一精美编钟将于11月5日在佳士得伦敦拍场隆重亮相。

这一类型的鎏金铜编钟一般每虡十六件,应十二本律及四倍律,阴阳各八。编钟根据音阶共分两列,每列八件置于漆木高架之上,木架一般刻有龙形图案。

“编钟是儒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皇帝祭天时的常用礼器。”安伟达解释道。国家重要庆典时亦会使用编钟奏鸣,如新皇登基、贵族飨宴或出师征战时。

清乾隆八年(1743年) 御制鎏金铜交龙钮云龙赶珠纹「倍南吕」编钟《乾隆八年制》款。高10 ¾吋(27.3公分),重14.9公斤。估价:800,000 – 1,200,000英镑。2019年11月5日将于佳士得伦敦「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呈献

清乾隆八年(1743年) 御制鎏金铜交龙钮云龙赶珠纹「倍南吕」编钟《乾隆八年制》款。高10 ¾吋(27.3公分),重14.9公斤。估价:800,000 – 1,200,000英镑。2019年11月5日将于佳士得伦敦「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呈献

佳士得伦敦「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会即将呈献的此件珍罕鎏金铜编钟表面可见一对华美五爪云龙正追赶象征智慧的珍珠。编钟顶一对交缠五爪云龙做提手之用。“龙乃权力与力量的象征。”安伟达在短片中解释道。

编钟亦附两处雕刻铭文。一处纪年《乾隆八年製》,即1743年乾隆帝首次北巡恭谒奉天祖陵同年,奉天即今日辽宁省沈阳市。专家认为此编钟有可能于典礼仪式上使用,以敬皇室祖先。

编钟一处铭文纪年《乾隆八年製》,即1743年

编钟一处铭文纪年《乾隆八年製》,即1743年

第二处铭文则标示编钟音阶为“倍南吕”,可见此钟为低八音的重复四音阶之一。编钟以铜铸造,随后经人手打磨至精准音律,再遍体鎏金。

“十多年来公开市场未见任何此类形状的编钟。”安伟达感慨道。“哪怕是公共收藏中,此形编钟亦珍罕难寻。”另有一对铸于1744年的云龙纹编钟类例,现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中。

此钟来源显赫有序,收藏历史定将令藏家大开眼界。其先为二十世纪初日本知名中国艺术商山中定次郎(Sadajiro Yamanaka,1866-1936)收藏,后来由美国报业大亨及艺术藏家威廉·兰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购得。赫斯特过世后一份讣告称,他于1920及30年代购藏的艺术品占国际艺术市场总额的25%之多。

“这一中国工艺巅峰杰作来自皇家传承,同时亦承载西方收藏历史,定会满足一流臻品的藏家渴求,并令清代皇室艺术品藏家一饱眼福。”安伟达总结道。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