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主管曾志芬表示,与这一珐琅彩千叶莲盌的首次邂逅令其激动无比,无法忘怀:“盌上色彩如此生动秀丽,是一场燃起激动火花的感官盛宴。”
此盌曾由中国瓷器收藏界的传奇名人、著名艺术藏家张宗宪(Robert Chang)珍藏,将于11月27日瞩目登上佳士得香港拍场,于「圆梦 ─ 康熙珐琅彩千叶莲盌」拍卖会上隆重亮相。
“珐琅彩瓷“是指一批数量极少、于宫廷珐琅作坊由宫廷画师以珐琅作画的珍贵瓷器,仅供皇帝秘藏。
盌底部蓝料书方框“康熙御制”,可见此盌乃康熙年间(1662-1722)所制。康熙帝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之一。他不仅才高八斗,更对科学与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其政治才能和仁政爱民的理念广为后世传颂。

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主管曾志芬展示这一清代珐琅彩千叶莲盌底部的蓝料书方框「康熙御制」。此盌将于11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圆梦 ─ 康熙珐琅彩千叶莲盌」拍卖会上呈献
康熙帝实际上是一位工作狂人。据记载,他于凌晨4时便起身练习书画,随后再上早朝。他对于宫廷珐琅器的制作更是躬亲过问,亲自检查来自景德镇的每一件素白瓷胎,为自己的珐琅彩作品精挑细选。
此盌便是康熙帝亲手挑选的精品之一,盌身灵动精美的花纹犹如一幅书画手轴徐徐展开,慢慢将盌旋转观赏即可体味细节之华丽巧妙,可谓康熙珐琅彩之巅峰作品。
求贤若渴的康熙帝极力推崇科学进步,征召一流学者和工艺匠师来到紫禁城。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因此得以将全新工具和问世不久的珐琅工艺从西方引入清代宫廷。
是次拍卖的康熙御制盌堪称绝色,其纹饰糅合了珐琅新彩的三大成员,而三者皆由宫廷作坊研制,其配方与欧洲版本迥然有异。其中最为人称道者,是本盌的色地与粉红莲瓣所用的胭脂红料,余下二者为白料与黄料,两者均为纹饰图案增色不少。
清康熙约六十一年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盌 蓝料双方框「康熙御制」宋体款。直径4 3/8吋(11公分),连盒。估价待询。此盌将于11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圆梦 ─ 康熙珐琅彩千叶莲盌」拍卖会上呈献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胭脂红料是先制成红玻璃,并将之研成粉末状的颜料;随后加入砷化铅白彩,制成莲花瓣上不透明的粉红彩。“盌上色彩如此浓郁馥丽,盛放的千叶莲花栩栩如生,令人心醉神迷。”曾志芬表示。
盌上所绘并非普通莲花,而是罕见的千叶莲,当中两株属一茎二花的并蒂莲。这种莲花产自蒙古地区的敖汉旗,康熙帝对风姿绰约的千叶莲青眼有加,曾多次题诗咏之。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莲的寓意无比吉祥。它与佛教息息相关,乃美丽与纯洁之化身,而莲花与莲叶为“荷”,谐音“和”,亦常借指和谐。莲的名称众多,大部份寄寓了“早生贵子”、“连生贵子”等期盼。莲花绽放之际,莲房业已成形,这一特殊的现象应是莲象征“早生贵子”的原因之一。
古代绘画甚或康熙珐琅彩瓷中的莲纹,其形象无论是含苞、盛放、结籽或荷叶舒卷,俱极尽绘饰之能事。
康熙帝对莲花情有独钟。“这与其为人熟知的渊博学者身份息息相关。他熟习宋明儒学理念,一定十分清楚莲花的吉祥意义。”佳士得专家表示。因此这一千叶莲盌极有可能是皇帝私人珍藏的心爱之物。
中国文学史上最脍炙人口的咏莲之作, 依然首推周敦颐(1017 -1073 )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凈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较诸别的花卉,莲花孤高清逸,周敦颐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莲的爱慕之情,且以儒家“君子”形象誉之。
“康熙帝希望天下政清人和,百姓享有太平盛世。”曾志芬说道。皇帝艺术品味在多方面均受到中国文人精神影响,所以此千叶莲盌乃康熙帝为自己珍藏的珐琅彩瓷所下令烧造,实为再合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