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后重现世间的荷兰黄金时代画家扬·戴维茨·德·希姆杰作

佳士得专家Clementine Sinclair分享一幅宴会画作背后的故事。这幅与卢浮宫馆藏关系的密切的作品,由私人珍藏两个世纪后,将于12月15日在佳士得伦敦上拍

约1635年,荷兰静物画家扬·戴维茨·德·希姆(Jan Davidsz. De Heem,1604-1684)离开莱顿前往安特卫普,两座城市仅相距85英里,乘船或骑马只需要几天时间,但这次搬迁却为他的创作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过去10年,年轻的德‧希姆一直在莱顿生活,偶尔绘画一些小型、简单的单色静物,大多以书籍为主题,有时也会绘画地球仪乐器,顾客主要来自当地的新教大学。

但当他来到反宗教改革的核心地区安特卫普后,深受佛兰德斯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而鲁本斯(Rubens)充满戏剧性的作品对其影响尤深。当时鲁本斯年近六旬,在城里经营一间有名的大型画室。

因此,德‧希姆的静物画变得更华丽精致,大大小小的盘子和高脚杯里放满异国水果和鲜花,以强调丰足的主题。

佳士得古典大师晚间拍卖主管Clementine Sinclair在短片中解释:“他糅合了荷兰南、北两地的非凡静物画传统,用色浅淡了很多,整体却更为华丽,然而仍然恪守荷兰传统,一丝不苟地呈现物品细节。”

德·希姆在几年后开始创作四幅大型油画,更因此成为黄金时代首屈一指的静物画家。如今,这批画作不仅成为其事业的巅峰之作,更是静物画当中的典范。

此系列于1640至1643年完成,体现当时新兴的“pronkstilleven”画风,在荷兰语中解作华美的静物画,作品中的大多静物都富有象征主义,表达道德寓意。第一幅作品是《桌上甜点》,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一年后完成的第二幅作品为《摩尔人与鹦鹉静物画》,现藏于布鲁塞尔城市博物馆。

德‧希姆于1642年完成的《龙虾静物》,1988年由佳士得以660万美元售予私人藏家,打破古典大师画作在美国的拍卖纪录。而原有纪录则为仅在24小时前以290万美元拍出的另一幅德‧希姆静物画。

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德·希姆《桌上甜点》(1640年作),与《宴会静物》非常相似。照片:© RMN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德·希姆《桌上甜点》(1640年作),与《宴会静物》非常相似。照片:© RMN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佳士得即将拍卖的《宴会静物》,是此系列的第四幅及最后一幅作品,于1643年完成。此画描绘一张放满食物的餐桌,正如Clementine Sinclair所言,看似描绘的是一桌在狂欢后被众人忘记的宴席。她亦提到此画的精细构图与卢浮宫收藏的画作(上图)非常相似。

“德·希姆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乐在其中。画中的苹果呼应伊甸园里的禁果”——专家Clementine Sinclair

在这幅1643年完成的画作背景中,两根柱子之间的帷幕被拉起,能看到田园风景。前面的两张桌布上放满白蜡盘子,上面有虾、一只小龙虾、一只螃蟹和吃剩的半个馅饼。同样夺目的还有一个大镀银花形高脚杯和杯盖,还有一把鲁特琴和几支配以皮盒的长笛。

右方的藤篮中放有一只中国明朝瓷碗,内有葡萄、李子、桃子、樱桃、苹果和梨。左边则有一个银杯、砂糖瓶和镶嵌红宝石的精致贝壳水壶,许多细节均与卢浮宫收藏的作品如出一辙。

Clementine Sinclair指出画中的多个隐喻,表示:“德·希姆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乐在其中。苹果呼应伊甸园里的禁果,葡萄及葡萄酒代表象征救赎的圣餐仪式,还可以看到一个余烬熄灭的烟斗,提示着生命易逝的道理。”

她表示虚空派作品主要强调尘世财富犹如过眼云烟。

《宴会静物》与其他三幅画的分别,在于此画200多年来一直属于同一个私人珍藏,鲜为人知。直到佳士得古典大师画作部主管Henry Pettifer提醒Fred Meijer将此画列入德·希姆的专题目录,画作才于2016年获学界确认。

油画有两处因清洁而露出原有亮光漆下保存完好的色彩

Clementine Sinclair表示:“此画未经修复,处于原始状态。”在12月15日举行拍卖前,佳士得请修复师在画面两个细小位置进行清洁测试,因而发现樱桃的色泽鲜红、虾壳光泽,白色麻桌布的皱折分明,证明画作原本的用色明亮,而专家表示结果证明作品“可谓相当杰出”。

扬·戴维茨·德·希姆的《宴会静物》将于12月11日起在佳士得伦敦预展,并于12月15日「古典艺术周」期间的古典大师晚间拍卖中呈献。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