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葛楚‧史坦到洛克菲勒家族:现代名师佳作的收藏之旅

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家Max Carter和Jessica Fertig分享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如何购得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出类拔萃的现代艺术珍藏

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门主管Max Carter表示:「很难得能够捕捉改变和过渡的一刻。」对于将于五月「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 」拍卖推出的葛楚‧史坦珍藏,他认为「这些作品十分迷人,连接两大收藏家族,双方也具有相似的冒险精神,并由强大女性主导,她们检视现代主义并在当中找到自我。」

Max Carter 与部门同事Jessica Fertig在佳士得的洛克菲勒中心艺廊欣赏葛楚‧史坦搜罗的三件作品。这位杰出的美国作家和前卫派推动者,于1900年代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核心人物,当她的珍藏在半个世纪后寻觅买家时,洛克菲勒夫妇便计划将这批珍藏收归囊中。

葛楚和兄长李奥‧史坦(Leo Stein)于1903年搬到巴黎rue de Fleurus的公寓,并开始收集当时名不经传的画家朋友并开始收集当时名不经传的画家朋友作品,包括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昂利‧马谛斯(Henri Matisse)和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当时,每件作品的售价只是数美元。

史坦在巴黎的家,约1912至1913年,炉灶左边的画是毕加索《拿着花篮的女孩》(1905年作)。
Photo from the Gertrude Stein and Alice B. Toklas papers, Yale Collec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Yale University. Artworks: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8. © Succession H. Matisse/DACS, London 2018. © 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8

史坦在巴黎的家,约1912至1913年,炉灶左边的画是毕加索《拿着花篮的女孩》(1905年作)。 Photo from the Gertrude Stein and Alice B. Toklas papers, Yale Collec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Yale University. Artworks: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8. © Succession H. Matisse/DACS, London 2018. © 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8

李奥、葛楚和她的伴侣爱丽斯每逢周六都会举行艺术沙龙,并邀请艺术家参与,座上客除了有毕加索和马谛斯(他们争相将作品挂在葛楚画室的高墙上),还有艺术家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及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作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及史考特‧费兹杰罗(F. Scott Fitzgerald)。

葛楚与李奥的艺术观点逐渐出现分歧,而当爱丽斯于1910年迁入公寓后,二人的关系变得疏离。李奥失去早期对新画作的热情,转而欣赏雷诺瓦(Renoir)的作品。同时,葛楚将毕加索视为另一个自己,并将自己断续而重复的诗篇,与毕加索多面的立体主义油画相提并论。李奥讨厌妹妹的作品(他说:「我觉得她的作品很糟糕」),他公开的批评最终于1913年导致二人正式决裂。李奥决定搬离rue de Fleurus,并平分他们共同收藏及拥有的艺术品。

葛楚‧史坦(左)与爱丽斯‧托勒斯。Photo from the Gertrude Stein and Alice B. Toklas papers, Yale Collec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Yale University

葛楚‧史坦(左)与爱丽斯‧托勒斯。Photo from the Gertrude Stein and Alice B. Toklas papers, Yale Collec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Yale University

二人决定采用最简单的平分方法——葛楚保留毕加索的作品,李奥则带走雷诺瓦的作品、文艺复兴时代的家俱及几乎所有塞尚的作品,迁往佛罗伦斯市郊,后来兄妹二人断绝联络。

葛楚与爱丽斯在巴黎住了三十多年,期间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买卖艺术品。二次大战期间,当被问到其中一幅失踪的画作时,葛楚说:「我们要靠塞尚的作品才能过活。」

葛楚于1946年逝世后,她的47幅画作珍藏(38幅为毕加索作品)由外甥继承,但一直挂在爱丽斯家中的墙上。葛楚的外甥后来将画作赠予三名儿子,而他们在爱丽斯死后决定出售珍藏。

当1967年传出出售作品的消息时,洛克菲勒夫妇已非常熟悉现代主义。大卫的母亲艾比‧奥德利奇‧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于1929年共同创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而博物馆当时希望购买史坦珍藏的一组六幅毕加索作品,但却缺乏资金。

毕加索的《苹果》背后仍然留有画家致葛楚和爱丽斯的亲笔题字「葛楚和爱丽斯惠存,毕加索,1914年圣诞」

于是,大卫决定帮忙,与兄长纳尔逊(Nelson)、威廉‧伯登(William Burden)、安德烈‧迈耶尔(André Meyer)、威廉‧佩利(Bill Paley)及《纽约先驱论坛报》出版人约翰‧黑‧惠特尼(John Hay Whitney)组成六人财团。独立专家鉴定史坦的珍藏油画价值680万美元,即每位财团成员需要出资约100万美元。大卫其后在自传中写道:「我觉得机会难逢,绝对不容错过。」

在1986年12月的一个周六下午,他们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办公室内,用一顶旧毡帽进行抽签。由于伯登决定退出,所以大卫有两次机会,但他是最后一位抽签的人。Max Carter 说:「他很幸运地抽到第一和第三签。」

大卫轻易选出他的首选:「毕加索在1906年绘画的力作《拿着花篮的女孩》,而这也是大家最想得到的一幅。Jessica Fertig说:「我们知道画中人叫莲达,是蒙马特的卖花女。」这名少女原本在红磨坊外卖花,后来担任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及凡‧东根(Van Dongen)的模特儿。「(毕加索) 运用颜色的方式和位置十分独特,而她的表情自信而世故,令人难忘。」

李奥在尚未厌恶毕加索的作品前,于1905年以30美元买下此画,当时葛楚讨厌此画,对哥哥的决定感到生气。但经过多年后,当她独自一人时,却开始非常欣赏这幅作品。这幅玫瑰时期的作品是毕加索在20多岁时绘画,后来挂在大卫及佩吉在纽约第65街住宅的书房两扇窗之间,直至夫妇二人逝世。

胡安‧格里斯(1887 – 1927)《绿色布》,1925年作,28. ¾ x 36. ¼吋(73.1 x 92.1 公分)。
估价:2,000,000 – 3,000,000 美元。此画在5月8日佳士得纽约「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推出。

胡安‧格里斯(1887 – 1927)《绿色布》,1925年作,28. ¾ x 36. ¼吋(73.1 x 92.1 公分)。 估价:2,000,000 – 3,000,000 美元。此画在5月8日佳士得纽约「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推出。

六人财团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会议快将结束前,大卫已选了另外七幅毕加索的作品及两幅格里斯的作品,包括1925年作的《绿色布》。还有七幅毕加索作品未有人挑选,但大卫后来以一幅静物画交换了头像习作《亚维农的少女》(1907年)。

Jessica Fertig认为毕加索的迷人画作《苹果》是洛克菲勒夫妇珍藏的另一件瞩目之作,背后更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葛楚与李奥分家时只为一幅画争吵过,就是塞尚的苹果画。她不情愿地让出该画后,毕加索为了填补珍藏中缺少的水果画,于1914年圣诞节送了一幅水彩画给葛楚和爱丽斯。后来,李奥在写给葛楚的信中提到:「恐怕你要将失去苹果一事视为上帝的旨意。」

巴布罗‧毕加索(1881 – 1973)《苹果》 ,1914年作,5 ⅜ x 7 吋(13.5 x 17.7公分)。估价:1,000,000 – 1,500,000美元。此画在5月8日在佳士得纽约「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推出。© 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8

画作背后写有毕加索致葛楚和爱丽斯的题字。© 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8

毕加索的《苹果》背后仍然留有他致葛楚和爱丽斯的亲笔题字,「葛楚和爱丽斯惠存,毕加索。1914年圣诞」,这幅别具心思的画作成为葛楚其中一幅最珍视的作品。

Max Carter 解释:「(毕加索) 当时舍弃综合立体主义。那是1914年,他的确突破艺术的界限,但为了纪念友谊及迎接创作上的考验,他尝试模仿这位大师 (塞尚),向其致意。」

两位专家认为,葛楚收藏艺术的先驱精神,启发了大卫及佩吉「明智地思考,并在收藏艺术方面展现前卫视野」,而大卫曾说过:「这些艺术品会再次流入市场,由其他收藏家拥有,希望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能从作品中获得无限满足感和快乐。」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