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游世勋说:「大家都问我,山水画每一张看起来都差不多,到底怎么去欣赏它?」他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你静下心来看,其实每一张山水都不一样。我们从山石的画法,就可以判断得出来画家的不同。」以李可染的作品为例,内容多以树林为主,山石则较少。

李可染 《井冈山主峰图》,设色纸本 镜框,136.8 x 68.5公分 (53⅞ x 27吋),一九七七年作。估价:7,000,000-9,000,000港元/910,000-1,200,000美元。此拍品于2017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国近现代画拍卖中呈献。
游世勋解释,如果画家要表现出石头的质感,譬如比较硬的石头,就会用比较硬、速度比较快的皴法,像是斧劈皴;要是广东一带、南方的山,就用比较柔和的线条来表达。
清 金廷标 《雨景》,设色纸本 镜框,135 x 79公分 (53 1/8 x 31 1/8吋)。估价:5,000,000-7,000,000港元/650,000-910,000美元。此拍品于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为什么在一幅山水画佳作中,水总是靠着山?「譬方说我们这一次有一张金廷标的《雨景》,他画的是在山峡的那个河流这样一直冲下来。」游世勋说。「你透过山、透过河,你可以看到有点深远进去的效果。」
从一幅刘国松的画作中,游世勋指出画家以河流将岩石衬托起来:「一层一层,从这边到更远的地方去。即使是传统的绘画或者说这种当代的水墨,它们的原理、原则是很接近的。就是用河流和构图来分出它的层次和空间感。」

刘国松(1932年生)《夔门新貌》,设色 纸本 立轴,75 x 118.5 公分 (29 1/2 x 46 5/8 吋) 2005年作。估价:800,000-1,500,000港元/110,000-190,000美元。此拍品于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中呈献。
在传统山水画的世界里,鉴赏一幅手卷就像是在跟着画家一起游览山水一样,再加上画作后方的题诗题词,以及画家友人的应答,更是提升艺术品的完整度。

吕寿琨(1919-1975)《禅》,设色 纸本 镜框,148 x 86.5公分 (58 1/4 x 34吋),1970年作。估价:400,000-600,000港元/52,000-78,000美元。此拍品于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中呈献。
云是山水画当中另一个重要特点。「张大千用泼彩来带云,甚至当代水墨吕寿琨有一件作品也是用水,用墨来带出云的一种错觉。」游世勋说。
对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画家而言,山石结构和树木流水已不太重要。游世勋如此总结:「透过气韵,将气势、气质透过抽象的山水把画家的情绪和他想要表达的目的完全表达出来;这已经变成一个抽象画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