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1946年生)在六天的时间内,邀请公众来到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见证艺术史上前所未见的重要作品。《生命》是一项总长19分钟的行为艺术作品,以容积捕获(volumetric capture)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的方式呈现,乃这种全新媒介艺术创作的首次大型公开展览。门票开售仅两小时后即全部售罄。
阿布拉莫维奇上次在蛇形画廊表演其饱受好评的创作 《512小时》,还是五年前的事情。艺术家每日都在展馆中度过,与到访的观者间形成张力,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2010年在《艺术家在场》一作中,阿布拉莫维奇坐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庭,以一对一的沉默对视方式,在三个月内吸引85万人次前来参观,这个破纪录的数字至今为止仍然不可超越。《生命》一作是《艺术家在场》的自然延续,然而当中概念则截然不同:就算艺术家不在现场,观者是否能感受到她的存在?作品背后隐藏的普世含义亘古永恒。

《生命》一作的参与者将交出所有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电话、手表等等),戴上一副混合现实目镜,在身穿实验室白色大褂的展览助理陪同下,来到指定的位置。一袭深红色裙装、黑发紧紧绑在脑后的阿布拉莫维奇影像,便出现在画廊墙壁背景和其他参与者面前,于直径五米的范围内开始展示这一行为艺术作品。
此作根据混合现实特定技术制作,予观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艺术家彷佛亲临表演现场,与观者同处一室。阿布拉莫维奇在页顶短片中向佳士得解释道,《生命》一作与永恒息息相关:“因为你会存留作品之中,永垂不朽。”
“一百年后,当所有认识她(玛丽娜)的人不复在世,依然有人可以亲睹她走进房间,感受当中的联系与人际体验。”Tin Drum 创始人托德·埃克特(Todd Eckert)表示。Tim Drum公司负责制作《生命》一作的混合现实体验。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托德·埃克特与佳士得分享《生命》一作的创作历程
《生命》创作期间,Tin Drum在一间工作室的绿幕摄影棚内,以32台摄影机同时拍摄阿布拉莫维奇,每台摄影机间以复杂算法系统相连,配备此类硬件设施的工作室屈指可数。世界首个混合现实行为艺术作品便由此诞生,这更是史上第一次以预录媒介创作的实时艺术作品。
“拍摄玛丽娜的表演时,我们要把表演呈现成当前发生的事情,而非人造的旧影像。”埃克特继续说道,他一手导演了《生命》一作。“我们希望利用这一此前从未可能的方式,那就是在房间内传达人类真实本性的能力。”
这项新技术真正捕捉到了表演的精髓。——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如今72岁的阿布拉莫维奇为《生命》一作创造了自己的数码分身。“这项新技术造就无尽可能,可以说真正捕捉到了表演的精髓。我认为这是开创先河之举。”艺术家如此说道。
2020年10月的伦敦弗利兹艺术周期间,《生命》一作的三个版本之一将于佳士得拍场隆重亮相。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拍卖行曾经推出过混合现实的艺术作品。
佳士得将为这一前所未有的艺术杰作开辟专有展览空间,访客可使用先进耳麦,在Tin Drum公司以远见卓识打造的作品中,见证艺术家的愿景成为现实。您可于10月8至22日间预约莅临伦敦,亲自体验《生命》一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