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银青 - 中国早期金银器粹珍

在101件珍罕瑰丽的中国金银器拍卖前夕,佳士得纽约专家郑玉京特别介绍部分精选拍品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对青铜器和玉器情有独钟,但金器和银器也有其独特的故事。在这段短片中,佳士得中国艺术部专家郑玉京展示多件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九世纪在中国制造的华贵金银器。

专家拿起这件七至九世纪制造的黄金冠饰(上图),解释此作印证黄金工艺的鼎盛时期。“此冠饰是当时中国跨文化交流的最佳例证。”

冠饰末端饰以骏马奔驰的纹饰,郑氏指其取材自亚洲中部大草原的游牧文化。骏马的马蹄凌空,火焰从马的腰腿之间冒起,充满神话气息。此外,头冠上的花饰也令人想起唐朝的纺织品。郑氏表示:“两种文化在这件冠饰中共冶一炉。”

这件精致的镂空金器约有2,500年历史,郑氏解释这是一个刀鞘首,通常固定在鞘尖,作为装饰。

来自中国西北部的古老刀鞘首刻划了11条交缠的金龙,四周刻有多只猛禽头部纹样,相信刀鞘首应该以两件式的模具铸造而成,再镶嵌绿松石。从商朝(约公元前1600-1100)开始,中国工匠的模铸工艺已非常纯熟,专门为达官贵人铸造精品。郑氏补充,从刀鞘首所用的贵重物料及精致设计来看,此作应该是“典礼仪式之用,而非用于对战。”

郑玉京赏析的另一件焦点拍品是一个局部鎏金花鸟纹莲瓣式盌(上图),造型硕大精美。莲瓣纹饰应该具有佛教含意,她解释在佛教艺术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纯洁的象征。

此盌先由一块厚重的银块锤炼出雏形,然后放在底座或模具上(可能是木制)锤打,塑造优雅的莲瓣形状。工匠再于盌内和花瓣之间雕刻象征财富和好运的雀鸟和牡丹图案。

另一瞩目拍品是一对描绘展翅鸳鸯的莲纹钗(下图)。莲瓣式盌以厚重硕大的形态彰显其重要性,但这对莲纹钗则以薄银片制成,饰以镂空剪纸花纹,轻如鸿毛。郑氏表示:“从宫廷画作可见,精致复杂的高髻在唐朝非常盛行。女士行走时,发钗会闪闪发亮,非常迷人。”

这些珍品均曾由瑞典藏家约翰‧卡尔‧坎普(Johan Carl Kempe,1884-1967)悉心收藏,坎普收藏堪称现代最重要的中国金银器私人珍藏之一。

这批珍藏在1953年被编撰成书,坎普在前言中解释自己对中国艺术的热爱:“不知何故,我发现自己以谦卑恭敬的心态欣赏这种艺术,它极致纯粹,但多变的面貌和形态却又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佳士得纽约将于9月6至11日举行「金紫银青 - 中国早期金银器粹珍」预展,并于9月12日举行拍卖。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