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饕餮
饕餮是龙之九子之一,为第五子,最先出现在《左传》。《山海经》记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饕餮既拥有羊的身体,眼睛还生在腋下,性格凶恶贪食,连自己的身体也吃掉。饕餮纹大量出现在饮食器具中,而且只描绘脸部,主要是为了实现劝诫作用,警惕世人切勿贪婪。至于龙的其余八子则为赑屃、螭吻、蒲牢、狴犴、睚眦、狻猊、椒图 、囚牛。
晚明/清初 铁错银饕餮纹方鼎式盖炉。估价:100,000—150,000港元/13,000—20,000美元。
清十八世纪 铜错金银仿古饕餮纹渣斗。估价:80,000—120,000港元/10,000—16,000美元。此两件拍品将亮相于4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卖。
獬豸
獬豸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瑞兽,又称「任法兽」。相传外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时,独角兽能用角指向理亏的一方,甚至以角处决罪该万死之人,使犯法者不寒而栗,因而也有「直辨兽」及「触邪」的称号。相传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养獬豸,遇上疑难不决之事都靠獬豸裁决,准确无误。獬豸因此成为古代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所戴的帽子则又称为「獬豸冠」。

或为明初 鎏金铜獬豸镇纸。估价:60,000—80,000港元/7,800—10,000美元。此拍品将亮相于4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卖。
甪端
獬豸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瑞兽,又称「任法兽」。相传外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时,独角兽能用角指向理亏的一方,甚至以角处决罪该万死之人,使犯法者不寒而栗,因而也有「直辨兽」及「触邪」的称号。相传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养獬豸,遇上疑难不决之事都靠獬豸裁决,准确无误。獬豸因此成为古代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所戴的帽子则又称为「獬豸冠」。
明十六/十七世纪 局部鎏金铜甪端香熏。估价:150,000—250,000港元/20,000—32,000美元。
明末/清初 铜错银甪端香熏 。估价:40,000-60,000港元/5,200-7,800美元。此两件拍品将亮相于4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卖。
狻猊
同为龙之九子之一,古人认为狻猊是极为凶猛的巨狮。《尔雅•释兽》记有:「狻麑如虦猫,食虎豹。」传说狻猊喜烟好坐,佛祖认为它极有耐性,收为坐骑,因此狻猊形象也常出现在香炉上,吐出一缕缕的青烟 。

明或以后 银狻猊吞羊镇纸。估价:30,000—50,000港元/3,900—6,500美元。此拍品将亮相于4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卖。
摩羯
摩羯源自印度神话,又叫「摩伽罗」,相传来自西天佛境,结合了鳄鱼、鲸鱼、大象等动物形象 ,特征为龙首鱼身,拥有长鼻利齿,并随佛法远涉山水,来到中国。在佛经《大藏经》中记载「其为海中大鱼,可吞噬一切」,此即摩羯。

晚明 鱼化龙铜炉。估价:60,000—80,000港元/7,800—10,000美元。此拍品将亮相于4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卖。

唐 海兽葡萄纹铜镜。估价:700,000—900,000港元/91,000—120,000美元。此拍品将亮相于4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古今 | 佳士得」拍卖。
摩尼教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国,而海兽和葡萄在摩尼教中皆有特别意义,葡萄在汉文化的演绎为多子多孙,而瑞兽则象征武士。海兽葡萄镜一名来自《西清古鉴》,海兽的「海」原非指来自海里,而是海外所产的意思。古人喜欢以「海」字作为外来物品名称的首字,如海榴、海棠、海红花等等。海就是现在所谓的「洋」,因此「海马」一词在今天看来就是「洋马」。
海兽葡萄镜镜面雕饰分三部分,内圈有海马、天禄、辟邪等六只灵兽,中间饰有一圈蜻蜓、蝴蝶,而外圈则为凤、鸾、戴胜、孔雀四对禽鸟。每对之间又再间饰其他神兽。由于这类铜镜显示多种外来文化特征,加上镜中许多珍禽异兽难以辨认,因此又有「多谜之镜」之称。
而随着摩尼教在中国发展,海兽葡萄镜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可惜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废寺毁佛,同时排除一切外来宗教,流传近一个半世纪的海兽葡萄镜至此逐渐式微。而是次拍卖亮相的唐代海兽葡萄镜,其大小及保存之完整,着实难能可贵,绝对是当时最重要的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