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艾伦·克莱默收藏

浏览知名托尼奖得主、慈善家及棕榈滩“贵妇”的杰出印象派、现代艺术及装饰艺术珍藏

页顶图片

特里·艾伦·克莱默在自己位于棕榈滩的家中 相片© Lauren Lieberman / LILA PHOTO

特里·艾伦·克莱默收藏精选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杰作


百老汇制片人特里·艾伦·克莱默(Terry Allen Kramer)于2002至2017年间曾五次斩获托尼奖最佳作品殊荣,而她位于佛罗里达棕榈滩的宏伟宅邸“La Follia”常常接待杰出文艺作者和知名公众人物,亦因此被称为棕榈滩“贵妇”。

“La Follia”与克莱默在曼哈顿上东区的豪华顶楼公寓一样,都摆满了她私人珍藏的艺术杰作,包括一组出类拔萃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作品,将于11月11及12日在佳士得纽约上拍,另有一系列瓷器、版画及装饰艺术作品,将于10月16日拍场呈献。

巴布罗·毕加索(1881-1973),《画家》,1964年10月23日作。水粉、水墨胶印石版版画。此作将于11月12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纸上作品拍卖呈献。作品©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巴布罗·毕加索(1881-1973),《画家》,1964年10月23日作。水粉、水墨胶印石版版画。此作将于11月12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纸上作品拍卖呈献。作品©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克莱默的收藏眼光敏锐精准,从其可与博物馆相媲美的藏品中可见一斑,当中包括卡密尔‧毕沙罗巴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艾德加‧德加昂利‧马谛斯等艺术家之作。动人画幅与欧洲家具和古董装饰一起置于优雅室内,散发出罕见迷人的光芒。

特里·艾伦·克莱默1933年生于纽约,父亲查尔斯·艾伦二世一手成立了著名的艾伦投资公司。特里自幼便展现出创意才华,于瓦萨学院深造后结婚生子。

特里·艾伦·克莱默位于佛罗里达棕榈滩宅邸“La Follia”内部的拱廊

特里·艾伦·克莱默位于佛罗里达棕榈滩宅邸“La Follia”内部的拱廊

克莱默直到41岁才完成自己的百老汇首秀——即1974年重拍的音乐剧《好消息》。她后来成为百老汇灵感最为丰富的制作人之一,将许多旧时戏剧及音乐剧重新搬上舞台,因为这些经历对许多戏剧明星早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特里是一位知心挚友,她将自己所得回馈给艺术。”戏院界传奇人物詹姆斯·L·内德兰德(James L. Nederlander)回忆道。“跟她一起工作十分开心。她总是知无不言,开诚布公。”

彩绘及鎏金靠墙桌,20世纪末。此品将于10月16日在佳士得纽约装饰艺术专场拍卖呈献

彩绘及鎏金靠墙桌,20世纪末。此品将于10月16日在佳士得纽约装饰艺术专场拍卖呈献

克莱默曾制作过几十出戏剧,包括《山羊》、《长靴妖姬》、《破浪而出》、《假凤虚鸾》、《人类》、《俏红娘》及《蜜糖宝贝》等。

克莱默以其优雅气质和欧式风格而著称,藉由人生不同际遇培养出自己独特的交际圈。她在棕榈滩社区饱受众人敬仰,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昂利·马谛斯(1881-1973),《女童立像,手臂贴身》,1906年于科利乌尔构思。此作将于11月12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日间拍卖呈献。作品© Succession H. Matiss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昂利·马谛斯(1881-1973),《女童立像,手臂贴身》,1906年于科利乌尔构思。此作将于11月12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日间拍卖呈献。作品© Succession H. Matiss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在自己位于南洋大道的文艺复兴风格大宅中,克莱默遵循着棕榈滩黄金年代的待客之道。她的年度感恩节晚餐是棕榈滩最让人期待的社交节目,女主人立于自助餐队间,亲切接洽到访的红人明星和政商要员。

克莱默热衷慈善,支持多间慈善机构,如棕榈滩公民协会、棕榈滩保护联盟,以及纽约长老会医院等。

精选藏品
卡密尔·毕沙罗《奥克塔夫·米尔博家的花园和鸡舍,莱当》(1892年作)

卡密尔·毕沙罗《奥克塔夫·米尔博家的花园和鸡舍,莱当》(1892年作)

卡密尔·毕沙罗《奥克塔夫·米尔博家的花园和鸡舍,莱当》(1892年作)

1892年9月,卡密尔·毕沙罗受作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和妻子艾丽斯的邀请,来到法国北部厄尔省小村莱当,度过两周时光。他初来乍到头一天便开始创作四幅风景画。

《花园和鸡舍》一作中,可见米尔博宅邸靠近鸡舍的一角中,夏末的鲜花正在争奇斗艳,画面右方远处可隐约见到鸡舍轮廓。毕沙罗以细致笔触绘下对比色点——绿色和红色、蓝色和橙色——布满缤纷色彩的画布在观者的眼前盛放出勃勃生机。

十九世纪末期,各式缤纷花卉数量剧增,一股园艺狂热席卷整个法国,米尔博也是爱好者之一。他悉心照料自己莱当的花园,常和身边同样热衷园艺的莫奈卡耶伯特交换实用建议。

1892年12月,艺术商保罗·杜杭·胡埃向毕沙罗购买了19幅新作,包括《花园和鸡舍》以及作于莱当的另外两幅画作;毕沙罗留下了系列中最小的一幅,作为礼物馈赠予米尔博。次年三月,杜杭·胡埃在一次重要毕沙罗个展中展出了来自莱当的这四幅画作,包括米尔博慷慨借展的那幅作品。

巴布罗·毕加索(1881-1973),《男子头像》(局部),1968年作。此作将于11月11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作品©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巴布罗·毕加索(1881-1973),《男子头像》(局部),1968年作。此作将于11月11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作品©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毕加索的《男子头像》(1968年作)

历史以及个人在历史中的角色,一直萦绕在毕加索心头,1968年10月,他迎来了自己的87岁生日,意识到留给自己的创作时日已经所剩无几,因而比以往更加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一次急诊手术后,艺术家在康复期间大量阅读文学作品,重新回顾自己最爱的经典,包括大仲马的《三剑客》(1844年作)。毕加索的传记作者约翰·理查德森表示“他显然对此书熟记于心”。

艺术家通过自己构思出的“剑客”探索十七世纪巴洛克绘画精髓,以及其先人维拉斯奎兹和伦勃朗的艺术精神。画中人物以疾风骤雨般的笔触 绘成,拥有令人嘲讽的弱点和虚构的功绩,从中可以一瞥毕加索本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对今日社会写下脚注。

毕加索第一批“剑客”画作是1966年12月29日完成的三幅剑客素描。不久后他便开始以头像或胸像的形式创作剑客军团,当中亦包括第一批抽烟斗的男子画像。1968年9月至11月期间完成的30幅画作代表了艺术家首批“剑客”系列的巅峰之作,其中就包括此幅将于11月11日上拍的《男子头像》。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偏执家具的诞生》(局部),约1937年作。此作将于11月11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作品©2019 Salvador Dalí, Fundació Gala-Salvador Dalí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偏执家具的诞生》(局部),约1937年作。此作将于11月11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作品©2019 Salvador Dalí, Fundació Gala-Salvador Dalí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萨尔瓦多·达利《偏执家具的诞生》(1937年作)

萨尔瓦多·达利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件,便是《梅·韦斯特的红唇沙发》,充满性感意味和超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亦十分实用。此作《偏执家具的诞生》便是艺术家为红唇沙发的设计和构造所作的筹备之作。

1928年,梅·韦斯特自创自演的戏剧《黛蒙德·莉儿》在百老汇一炮而红,她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与自己颇为相似的大胆风流角色,吸引到好莱坞的注意力。韦斯特1933年再次于电影《侬本多情》中出演露露,凭此角色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侬本多情》的票房收入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派拉蒙电影公司,梅·韦斯特亦成为美国收入最高的女性。

达利于1934-35年在美国逗留期间,曾在一本杂志封面绘图。那是派拉蒙电影公司为韦斯特拍摄的照片封面,其中亦可见一张《侬本多情》电影海报。达利将这位知名女星的五官以鬼魅般的方式“打破重组”,创造出《梅·韦斯特的面庞,可用作超现实主义公寓》。

英国诗人及收藏家爱德华·詹姆斯是1930年代中期达利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他尝试将自己的乡村别墅蒙克顿宅邸改造成超现实主义风格空间。达利设计的梅·韦斯特红唇沙发和由两个鼻孔组成的壁炉令其深深动心。

达利从水粉画作中提炼出这些关键元素,将其精准再现至此作中,由此可以开始实际施工设计。

巴布罗·毕加索(1881-1973),《小丑头像》(局部),1970年作。此作将于11月11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作品©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巴布罗·毕加索(1881-1973),《小丑头像》(局部),1970年作。此作将于11月11日在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作品©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巴布罗·毕加索的《小丑头像》(1970年作)

1970年,89岁的毕加索开始创作最后一系列纸上作品,描绘其艺术生涯中最著名的主题之一:小丑。1971年1月中旬时,他已创作了约四十张铅笔、墨水或蜡笔作品,大部分都是近距离描绘面带微笑、眼神锐利的小丑头像之作。

特里·艾伦·克莱默收藏中的《小丑头像》一作,见证毕加索最生机勃勃而无畏童真的一面。画面以明亮彩色蜡笔绘成,小丑的双眼和鼻子与艺术家本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这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因为早在1905年起,毕加索便开始将即兴戏剧中的魔术师一角看作自己的艺术分身。

小丑曾出现在艺术家的玫瑰时期、立体派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在多种背景和情绪的作品中均有其踪迹。在毕加索创作中绝迹40年后,于1970年再次因艺术家的由衷爱好而重新面世。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