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7年,劉國鈞出生於江蘇靖江生祠鎮,10歲入讀私塾。1916年,他與人合資創辦大綸機器織布廠,隨後於1930至40年代間,先後成立多個紡織印染公司。他曾三渡日本,考察歐美,將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引進到國內,更率先在我國紡織界中試製成功燈芯絨、絲絨等,被當時經濟學界譽為罕見的奇蹟。
劉氏憑着洞察先機的天賦、對先進技術、管理改革的熱衷及知人善任,最終成為當時紡織工業之翹楚。1941年,他開始在上海購藏書畫、參觀展覽,結識了錢鏡塘(1907-1983)、吳湖帆(1894—1968)、謝稚柳(1910-1997)及王南屏(1924-1985)等書畫藏家和鑑定家,不時交流和欣賞書畫。及後他亦囊括來自南京、北京、重慶、香港、常州等地的私人藏品,令敬修堂藏中國書畫之質與量不斷提高。
張大千,《荷塘野趣》。此作於2013年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近現代畫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80,510,000
2013年5月,佳士得香港隆重呈獻敬修堂藏中國書畫,轟動一時。當時上拍的12幅畫作橫跨古代及近現代名家之作,一幅張大千大型立軸四幅重彩水墨畫《荷塘野趣》尤其氣勢磅礴,此起彼落的畫面從對比中透出和諧。
張大千,《關山密雪圖》。設色紙本 鏡框。137.2 x 70.5 公分(54 x 27¾ 英寸)。1948年作。此作於2023年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售出,成交價33,045,000港元
本年秋季即將亮相拍場的21件敬修堂藏中國書畫逸品中,亦包括一幅張大千鉅作《關山密雪圖》,乃藝術家四十年代後的臨古山水傑作。當時大千剛剛經過敦煌洗禮,畫藝境界日升,尤其抗戰勝利後,他遍訪各地,重金搜尋古代書畫巨跡。彼時大千目力體力俱佳,手摹心追,造就了他前期藝術生涯最璀璨的時刻。此作亦展現出藝術家深厚的筆墨造詣及其對傳統書畫的虔誠尊重。此作完成後同年在上海舉辦的「張大千近作展」中展出,劉國鈞亦從此展中購入本作,秘藏超過半世紀,至今方現身公開市場,可謂廣大書畫藏家的福音。
張大千,《天台道者》。設色紙本 橫批。44 x 357.5 公分(17⅜ x 140¾ 英寸)。1948年作。此作於2023年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拍賣中售出,成交價9,072,000港元
敬修堂藏古代書畫中,亦不乏彰顯天子不凡氣度的藝術創作。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文采斐然、感情充沛的「翩翩佳皇帝」,鍾愛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等古物,將清宮舊藏編彙成《石渠寶笈》,可見乾隆一朝文治武功達至鼎盛。此外,我們從這幅《補桐書屋圖》還認識到,乾隆對身邊事物的轉變與消逝,充滿了關愛和留戀之情。畫圖的上半部份大大小小盡是乾隆皇帝御題詩。可以想見當時《補桐書屋圖》張掛室內,乾隆睹畫思昔之時揮毫落筆,四十一年間積累成今日所見之情景。
清 乾隆皇帝,《補桐書屋》。水墨紙本 鏡框。145 x 69 公分(57⅛ x 27⅛ 英寸)。此作於2023年12月2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中售出,成交價18,525,000港元
劉國鈞不但擁有卓越的商業成就,更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一生熱心公益,出資贊助常州、靖江等地的公益項目:興辦教育、修建生祠鎮岳廟等;並且慷慨地把部分書畫和家具收藏捐贈予南京市博物院、常州博物館、常熟博物館、靖江檔案館等文化機構,回饋社會。無論從收藏的整體質素,還是藏家的收藏熱忱和一片赤誠之心,都堪稱今日藏家的楷模。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電子雜誌,精選所有Christies.com的熱門文章,以及即將舉行的拍賣及活動等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