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无极 《三联作1987-1988》油彩 画布(三联作),全幅:200 x 486公分(78 3/4 x 191 3/8吋),1987至1988年作。估价:120,000,000-150,000,000港元。此拍品于2019年5月25日佳士得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中国艺术家赵无极(1920-2013)在1987年开始着手创作一幅巨大油画,尺幅大至横跨三幅画布。完成后作品的阔度将为两米,长度更近五米。
《三联作1987-1988》在次年宣告完成,其尺寸及形状反映出赵无极对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作品《睡莲》(Nymphea)的崇敬之意,此系列当中尺幅最大者亦为三联作,大小与赵无极这幅巨型作品相近。
在完成《三联作1987-1988》后三年,赵无极于1991年创作的《向莫奈致敬》(Homage to Claude Monet)更是明显表达出他对这位印象派巨匠的尊崇。就如《三联作1987-1988》,挥洒在《向莫奈致敬》数幅画布上的细节,重现了中国书法的姿态,以及莫奈画笔下的吉维尼(Giverny)睡莲池。

赵无极 《三联作1987-1988》油彩 画布(三联作),全幅:200 x 486公分(78 3/4 x 191 3/8吋),1987至1988年作。估价:120,000,000-150,000,000港元。此拍品于2019年5月25日佳士得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一如莫奈,赵无极在他的事业生涯后期专注于光与影的半抽象研究。
此外,《三联作1987-1988》亦启蒙自另一位法国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马蒂斯是唯一两度出现在赵无极「致敬」之作的作品名称当中的艺术家,第一幅绘于1986年,第二幅于1993年完成。对赵无极来说,马蒂斯是最极致的色彩大师,他在孩提时代就已收藏这位巨匠画作的印刷品和海报。
赵无极于1992年曾写下:「色彩是一切,什么也不是,要用得非常精简,甚至吝啬……这是我从马蒂斯的一幅『窗』中,所学到的。我最近以一幅画向它致敬,我尝试将天地合一。」

佳士得正为赵无极《三联作1987-1988》于香港预展的展出作准备。
马蒂斯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绘画了《科利乌尔的落地窗》(Porte-fenêtre à Collioure),作品中央呈现一片空洞,两边以深色色块形成阻隔,被视为代表着他对外面世界的看法。
赵无极也许在他的三联作中以其方式演绎出这种构图,将黑色置于作品的两旁,近似于马蒂斯的画作。然而赵无极在此三联作的每一幅之上都分别签了名和标注日期,暗示此三幅画作有可能在创作时并非有意合并成为一件作品。
《三联作1987-1988》左方及中间两幅的局部细节。
《三联作1987-1988》于2019年5月29日佳士得香港呈献,是拍卖史上尺幅第二大的赵无极作品。画作由现藏家直接购自赵无极,然后一直收为欧洲私人珍藏至今。
这幅作品于1988年在巴黎艾德拍卖行(Artcurial)首度展出,接着先后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墨西哥Televisa文化基金会(Fundación Cultural Televisa)、高雄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位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亮相。
赵无极的大型三联作仅有20幅,《三联作1987-1988》是其中之一。赵无极被视为融会东西艺术传统的先锋,此作正体现出当中精粹,同时巧妙呼应他的个人气质,以及名中的「无极」二字。
《三联作1987-1988》于2019年3月25日至4月4日在佳士得香港展出,其后于5月11至12日移师至台北万豪酒店作巡展,并于5月25日在香港举行的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