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徐悲鴻 松鷹 設色紙本 鏡框
題識:悲鴻畫鷹。
鈐印:徐悲鴻
出版:《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國書畫》,求知雅集,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87年,第136頁,圖版62。
來源:紐約佳士得,中國書畫拍賣, 1984年11月30日,編號821。
徐悲鴻筆下的野獸動物,造型精確生動,這是畫家曾在歐洲接受寫實主意的訓練,並勤於寫生、觀察力強的結果。早在1908年,他留意到香煙盒上的野獸肖像,其後在上海觀察馬戲團動物,開始了他對描繪動物的興趣。發展至後來,甚至可以用於寓意時代社會,以不同類型動物象徵各種人類,於戰爭動盪不安時的反應,或可說是求生之道,有某程度的無奈、無力感。人類於此環境下所能做的極有限,只好寄意予某種動物生態的本性,將這種個別特性,以畫家自主而有所冀望的筆觸,放諸畫紙世界內的主角,包括鷹、馬、貓、豬,望能帶到現實世界,發揮在該時代眾生的人性裡。
鷹的凌厲眼神、疾飛如風,一如軍隊中之統帥將領,勇猛睿智。此幅包括鷹和松兩個主題,是不常見於畫家飛鷹系列的特別作品。雄鷹以拉長的拍翼姿勢,預備降落在松之巔。對角構圖及準確的技巧,充分體現徐悲鴻於1932年提出的《新七法》,列出造型必備的因素:位置得宜、比例正確、黑白分明、動態天然、輕重和諧、性格畢現、傳神阿堵。
來源
Lot 821, 30 November 1984, Fine Classical and Modern Chinese Paintings, Christie's New York.
出版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Kau Chi Society of Chinese Art, the Kau Chi Society of Chinese Art and the Art Galle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7, p. 136, pl.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