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徐悲鴻 立馬圖 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三七年作
題識: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驌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復初先生居太原十二年得法書名畫無數, 愛美之篤,世罕其儔。鄙作輒蒙延譽,心感無極。廿六年 (1937年) 冬相晤於渝作此 奉教。悲鴻。
鈐印:悲鴻、陽朔天民、莊敬自強
徐悲鴻1937年中日戰爭剛爆發之年,於渝州 (今重慶) 遇 到來自山西太原的復初先生,寫以《立馬圖》,表達局勢不安之感。題識“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是徐氏畫戰馬最常題的詩。此幅難得之處在長題,全首詩摘自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是詩人投靠秦州 (今甘肅省 天水縣) 親戚家時所寫之五律詩。詩人與畫家,都懷憂國 傷民之心,都要遠離家鄉,流落天涯。整篇題字蓋滿三分一畫面,凝結成沉重的厚雲,於此密雲天空下,戰馬回首望前塵,此空白畫面上,鈐有“莊敬自強”一章,寓意逆境下仍須自強。徐氏其後到星馬各地展覽賣畫,所得畫款皆用於救國救民,讓戰亂下災民亦可求存,貫徹“莊敬自強”的盼望。
而“陽朔天民”一印,是徐氏年前剛到桂林時,看見明媚山光、繁花處處,於是租屋住下,並刻此章,作為在此地繪畫時用,亦是後來逃避戰禍之所。當時國民黨將領李宗仁知道後,派人把屋買下復修,送予徐悲鴻,讓他能安心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