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細節
曾梵志
小女孩
油彩 畫布
2004年作
簽名︰曾梵志 Zeng Fanzhi
展覽
2004年9月12-24日 「看景︰曾梵志的繪畫1989-2004」何香凝美術館 深圳 中國
出版
2004年《看景︰曾梵志的繪畫1989-2004》何香凝美術館 暨 香格納畫廊 深圳 中國 (圖版,第21及77頁)
自「面具」的誕生以後,曾梵志轉向尋求其他途徑展現人物的情感,例如鑽研筆刷的使用,或從環境著手。2005年繪畫的《毛澤東》(Lot 1207),重現了《老虎》那種無拘無束的筆法。他借用毛主席身為年輕革命家時被偶像化的典範照片,替這名中國偉大舵手畫了一幅七分面頭像。對於人像畫,他曾這樣說:「我喜歡表達人群或單一個體心情的態度,而且用直接的反應加以臨摹,目的就是傳達對方的表情、情緒、想法,以及我本人對他的感覺。」(《我/我們:曾梵志作品1991-2003》,湖北藝術出版社,2003年,第56頁)
2000年後,曾梵志回到全景畫作,比喻和象徵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無意識」的筆法來反映他個人對事物的感受。就像許多同期藝術家那樣,文化大革命的發生經過以及其餘波之影響亦經常在他的畫作裡出現。在此作品中,曾梵志以毛澤東本人作主題,套用了各種鮮艷色彩,衣服是光鮮的鎘藍,背景是柔和的粉紅,面孔看來自然親切,令人懷緬起他當年被一窩蜂地擁戴的日子。然而,畫布的表層處理卻暗示了另一種看法,它令我們著眼注意主體的特徵和四周,浮游的線條與毛澤東的樣貌糾纏拉扯,雖然他仍在觀看我們,但感覺上卻有種掙扎,像要退到後面去。曾梵志以鮮明的色彩和感性的筆觸活化了毛澤東的樣貌與偶像魅力,指出他為中國人生命帶來的深遠影響,那即使不是一種政治力量,也是一種情緒力量,深深打進那一輩人民的心坎。
看到理想主義是如何地激發想像,看到自己的本性是如何地愛冒險和創造,看到現代人生活的是如何地勇敢和脆弱,曾梵志把一切都融入了《小女孩》(Lot 1231) 這張充滿力量的作品當中。他育有一名女兒,因此大家很難不聯想到他的目光已寄放在下一代身上。這次他採用了像《毛澤東》(Lot 1207)那樣的懷舊色彩,從低角度描寫一名小女孩的背影。她穿著小小的粉紅吊帶裙與及膝長襪,在長長的野草堆中天真瀾漫地躍高,奔往未知的國度。天空是清爽的夏日藍,野草不是綠色而是灰色,令人想起石屎森林。她的手臂不顧一切地往後伸展,粗糙的筆刷強化了影像本身自由的感覺。這情景的意義顯然並不清晰,我們不知道她要飛往哪裡去,也不知道她會否安全著陸,不過曾梵志似乎甚喜歡這種曖昧,這次他要暗示的不再是存在主義式的痛苦,而是存在本身的快樂。綜觀其創作歷程,曾梵志作品之多元化與非凡魅力,皆來自他個人的真誠與多愁善感,他總是漂亮地透過人類共通的語言投射出個人的真實情感和想法。人生來便周而復始地追尋遠大目標,力求超越界限,亦希望自己變得更好,而他這些破格的藝術品,不斷挑戰著東西方藝術概念之界線,把西方顏料和意念融入了東方傳統文化,藉此探討發展迅速的現代中國在經濟和意識形態上的變遷,以及那往往令人苦不堪言的社會演化過程。
小女孩
油彩 畫布
2004年作
簽名︰曾梵志 Zeng Fanzhi
展覽
2004年9月12-24日 「看景︰曾梵志的繪畫1989-2004」何香凝美術館 深圳 中國
出版
2004年《看景︰曾梵志的繪畫1989-2004》何香凝美術館 暨 香格納畫廊 深圳 中國 (圖版,第21及77頁)
自「面具」的誕生以後,曾梵志轉向尋求其他途徑展現人物的情感,例如鑽研筆刷的使用,或從環境著手。2005年繪畫的《毛澤東》(Lot 1207),重現了《老虎》那種無拘無束的筆法。他借用毛主席身為年輕革命家時被偶像化的典範照片,替這名中國偉大舵手畫了一幅七分面頭像。對於人像畫,他曾這樣說:「我喜歡表達人群或單一個體心情的態度,而且用直接的反應加以臨摹,目的就是傳達對方的表情、情緒、想法,以及我本人對他的感覺。」(《我/我們:曾梵志作品1991-2003》,湖北藝術出版社,2003年,第56頁)
2000年後,曾梵志回到全景畫作,比喻和象徵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無意識」的筆法來反映他個人對事物的感受。就像許多同期藝術家那樣,文化大革命的發生經過以及其餘波之影響亦經常在他的畫作裡出現。在此作品中,曾梵志以毛澤東本人作主題,套用了各種鮮艷色彩,衣服是光鮮的鎘藍,背景是柔和的粉紅,面孔看來自然親切,令人懷緬起他當年被一窩蜂地擁戴的日子。然而,畫布的表層處理卻暗示了另一種看法,它令我們著眼注意主體的特徵和四周,浮游的線條與毛澤東的樣貌糾纏拉扯,雖然他仍在觀看我們,但感覺上卻有種掙扎,像要退到後面去。曾梵志以鮮明的色彩和感性的筆觸活化了毛澤東的樣貌與偶像魅力,指出他為中國人生命帶來的深遠影響,那即使不是一種政治力量,也是一種情緒力量,深深打進那一輩人民的心坎。
看到理想主義是如何地激發想像,看到自己的本性是如何地愛冒險和創造,看到現代人生活的是如何地勇敢和脆弱,曾梵志把一切都融入了《小女孩》(Lot 1231) 這張充滿力量的作品當中。他育有一名女兒,因此大家很難不聯想到他的目光已寄放在下一代身上。這次他採用了像《毛澤東》(Lot 1207)那樣的懷舊色彩,從低角度描寫一名小女孩的背影。她穿著小小的粉紅吊帶裙與及膝長襪,在長長的野草堆中天真瀾漫地躍高,奔往未知的國度。天空是清爽的夏日藍,野草不是綠色而是灰色,令人想起石屎森林。她的手臂不顧一切地往後伸展,粗糙的筆刷強化了影像本身自由的感覺。這情景的意義顯然並不清晰,我們不知道她要飛往哪裡去,也不知道她會否安全著陸,不過曾梵志似乎甚喜歡這種曖昧,這次他要暗示的不再是存在主義式的痛苦,而是存在本身的快樂。綜觀其創作歷程,曾梵志作品之多元化與非凡魅力,皆來自他個人的真誠與多愁善感,他總是漂亮地透過人類共通的語言投射出個人的真實情感和想法。人生來便周而復始地追尋遠大目標,力求超越界限,亦希望自己變得更好,而他這些破格的藝術品,不斷挑戰著東西方藝術概念之界線,把西方顏料和意念融入了東方傳統文化,藉此探討發展迅速的現代中國在經濟和意識形態上的變遷,以及那往往令人苦不堪言的社會演化過程。
出版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 ShanghART Gallery, The Paintings of Zeng Fanzhi 1989-2004, 2004 (illustrated, pp. 21 & 77).
展覽
Shenzhen, China,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Scapes: the Paintings of Zeng Fanzhi 1989-2004, 12-24 September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