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裱於纖維版
1942年作
簽名:YEE BON 余本
來源
Sotheby's Taipei, 19 October 1997, Lot 171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榮譽呈獻

Felix Yip
Felix Yip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邁入四○年代,余本的作品中仍見嚴謹的古典寫實構圖,光線色調上則選用明亮開朗的色彩,描繪他最鍾情的鄉村和漁村風光。一九四二年的《漁灣》(Lot 1117),構圖平穩卻深具韻律感,一字排開的深綠樹木,率性而工整地將畫面從中切分為二。上有漸層深灰色片片相疊的繾綣雲海,如波滔般湧動,襯伴日暮西沉的天際,壟罩著背脊起伏分明的土黃色山嶺;畫面下方,扁形圓弧狀的海灣內,停泊歸來的小漁船,船尾一致指向淺灘的中心,加上岸邊延伸出的水波,以及等待入港的風帆,再襯予岸邊的弧狀小徑,整體匯集而成放射狀的構圖,並呼應上方流動的雲彩,在畫面中央凝具成一個視點,形成像漣漪般自中心點向外擴散的視覺律動。 余本對於農村人文風土的關懷,深刻地反映在他創作題材中。比照十九世紀巴比松畫派的米勒,其代表作《拾穗者》(圖1)看似平凡的農村場景中,藝術家以遍野金黃的麥田,榮光閃耀地在背景烘襯著農婦終日辛苦的拾穗身影。余本創作於一九四八年的《播種》(Lot 1116),也同樣誠摯地展現出他對勞苦者至高的尊嚴禮讚,透過對農村風光的真實摹寫,將農民身上那份樸實與堅忍的特質,完整詮釋出來。出身於務農家庭的余本,自小即十分熟悉鄉村生活的點滴,再加上曾漂泊異鄉,深刻體認海外華人勞工奮鬥的辛酸,因此對於他所深切關懷的勞苦階級,描寫起來自然是真情流露。在《播種》中,遠方煙囪冉冉飄出輕煙,和背景的晴空交融一片;暗褐色的田埂,條理分明地鋪展在前景三個農民赤裸的腳下,他們的身型厚實,合作無間地鋤犁、撒種、施肥,頂著驕陽,揮汗工作。藝術家以背光的效果,強化出農村小人物在畫面中所被賦予的莊嚴感。作品中充滿了余本由衷的憐惜,並以滿懷感激的心情,向默默無名的農民們致上敬意。敦煌藝術中心在一九九七年所出版了《余本作品及文獻輯》,將余本畢生創作以一九五六年為分野,而這幅生動繪寫南方農村風情的作品,即被編錄於「香港時期」(1935-1956)中,作為他藝術生涯中期極具風格的代表。 一九四八年所創作的油畫《女孩》(Lot 1118),顯露出藝術家慈愛溫情的一面。畫面整體呈現相當柔和的光影對比,光源自左方投入,以澄澈的色調,帶出女孩臉部透明感十足的粉嫩效果。畫面中女童姿態靈動,眼神怯怯微側。針對畫中的背景及家具,余本則選擇了十分簡化的處理,專注在對於女孩眼神和體態的描繪。小女孩童稚、無邪而真摯的神采,在余本輕快流暢的筆調下,展露無遺,這是藝術家在寄情土地人民的大愛關懷之外,一幅少見的佳作。 余本的繪畫雖從西方學院派的深厚基礎出發,但回歸到創作精神的本質時,卻從未遠離他對風土民情上那一份最原始真切的情懷與寄託。去國十載後落足香江而活躍於畫壇的他,以深厚民族氣息與人性關懷的作品,為南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藝術注入一股力量,替南方西洋畫的發展奠下深遠根基。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