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如果可口可樂和瑪麗蓮夢露曾經是最流行的大眾文化符號,那麼電子遊戲本身一定是具備了最典型波普藝術元素的視覺形式。八十年代任天堂和世嘉主導了家用電子遊戲市場,馮夢波跟當時無數年輕人一樣從傳統遊戲娛樂轉投到這個虛擬世界的競賽中,尋找生活內不可觸及的快感和滿足。電子遊戲本身是無傷大雅的私人行為,玩家可以暫時忘卻現實中的種種限制去盡情冒險,挑戰危機,濫用暴力,卻無懼傷害,因為即使失敗倒下,只要點擊電視屏幕上那個「再玩一次」的神聖按鈕,生命又可重新獲得救贖,直至「遊戲終結」,電源截斷過後一切又重歸自然規律,身處虛擬世界絕不會產生半點原罪感。
馮夢波從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後,曾經夢想設計自己的電子遊戲,把兒時崇拜過的革命英雄人物悉數表現出來。《遊戲終結: 三個人民解放軍英雄》(Lot 1599)是他在把握相關軟體技術和資源前創作的重要早期繪畫,橫向的戰鬥畫面是參考了一度風靡電玩界的遊戲「忍者龜」,再用傳統繪畫技巧轉化成的手工作品。學習版畫的經驗令馮夢波對電子遊戲畫面那種平面化和色彩對比鮮明的圖像產生特殊感應,他尤其對八十年代以「8位元」製作的粗糙遊戲畫面質感著迷,舊式真空管電視相對模糊的影像掃瞄效果,在他看來亦別具韻味,這些特質無不傳神地反映在畫布之上。
畫中的「人民解放軍英雄」黃繼光在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期間為了協助後續部隊完成奪取朝鲜上甘岭高地的任務,奮勇以身體抵擋敵人的機槍,當場陣亡。馮夢波在作品中令這位革命英雄成為流行圖像,並且重獲新生,他那透明的身軀像不死身的靈體,以經典的姿態一躍而上,宿命地再次面對炮火的無情轟擊。革命路上依然障礙重重,只是他所熟悉的隔世仇敵已經不是一張張聯合國軍的面孔,換來是世俗地代表西方資本主義的新挑戰者忍者龜。電子遊戲中的情節像活像重覆的歷史,黃繼光也許會再次壯烈犧牲,不過已經超越肉身界限的人民英雄始終義無反顧,在電子遊戲世界內以「再玩一次」作為最好的護身符;又或者,他會明白到遊戲到最後不過是一場短暫和瘋狂的自我麻醉,當亮起「遊戲終結」,方知那是一份不理智的執著,盼望有權可以選擇中途「離開」(quit game)?
.jpg?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