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壓克力 紙本
1981年作
簽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來源
法國 私人收藏 2010年11月27日 佳士得香港 編號 1018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拍品專文

1965年保羅.蓋醫生邀請朱德群參加他在法國上薩瓦 (Haute-Savoie) 地區舉辦的鄉村藝術節,藝術家在飛越阿爾卑斯山的過程中,第一次俯視大自然,對雪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遲至1985年以後朱德群才開始創作一系列的雪景作品,但早在1981年的《自然之復興》(Lot 2007) 即嘗試以壓克力顏料呈現雪地風光,或許半透明且快乾的顏料特性亦使朱德群從中得到啟發,在點點飛雪的交織間,幻化為雲霧縹緲的遠山;近景則以墨色的寫意筆觸勾勒,半透明的色調組成多樣的空間感,朱德群捨棄個別山水的描寫,運用揮灑飛白、滴落流濺種種技法,以不安定的形體與色彩營造出瞬息萬變的雪景。曲折延轉的線條,筆畫圓轉勁逸,靈活的運筆朝四面八方自由地翻轉,帶動觀者視覺的起伏。蒼茫紛飛的白覆蓋下,又見些許低迴婉約,交融成一片荒寒的山野林間雪景,些微青、紅、黃的點狀裝飾,為畫面中寥寂蕭瑟帶來隱然生機的暗示,紛飛點狀白雪,為濃淡相間的黑灰色相,增添水墨意趣。 不同於中國山水畫多是描繪靜態的雪景寒林,《自然之復興》呈現了大雪紛飛的動態美,直率的感情流露來自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但其間的中國本質卻清晰可見,早年和朱德群一同學藝於國立杭州藝專的吳冠中,其於1980年所作的《黃河東去》(圖1)和《自然之復興》或能作為彼此在藝術探索歷程中最佳的註腳。兩件作品中點與線皆清晰地朝抽象方向發展,主宰畫面的隨機式色彩潑點,乍看下像似西方抽象表現主義所強調的自動性滴落技法;但在朱德群與吳冠中筆下,這些游離在抽象與具象之間的點與線,實則更貼近古代詩詞中描寫到飄零點點的殘花雪片,抑或是江水淘淘東逝的線條化身;在1980年代,朱德群和吳冠中兩人同時走到這個抽象與具象朦朧的臨界點上,將詩情寄寫於山水的絕佳創作。較之《黃河東去》「以虛帶實」的線性網狀構圖,朱德群《自然之復興》中靈動流轉的率性線條鋪陳間,再施以墨韻深厚的墨黑色塊,宛如高山奇岩錯落其間,在明暗對應之中的層次,造就了「以實帶虛」的壯闊山水氣勢,在視覺上呈現了更豐富的戲劇性效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