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印尼的表現主義畫家阿凡迪是二十世紀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擅長以個人獨特的視野、手法,呈現印尼的轉變和當代的風土民情。他沒有受過正規藝術教育,曾經在萬隆擔任義大利藝術家的模特兒,不斷從中觀察,習得基礎的繪畫原則,漸漸琢磨出精湛的技巧。他從1930年代開始自學,起初使用厚重、飽滿的粉蠟筆作畫,透過個人直覺性的觀察描繪自然景物,作品情感奔放,極具震撼力。後來他漸漸改以油彩創作,大膽而有力的採用厚塗顏料的畫法,呈現出豐富、立體的層次,也奠定他日後的成熟風格。
阿凡迪的創作大多以他所身處的社會為題,巧妙地傳達出個人內在的視野。他特別喜愛描繪印尼市井小民的生活,忠實呈現家鄉最美的一面。他為了捕捉物體和情境的精髓,常常以不同的畫作呈現相同的主題,例如梯田、印尼節慶、太陽、自畫像,以及活潑生動的鬥雞場景。鬥雞在印尼是很普遍的活動,男人們經常在鬥雞場上齊聚一堂、聯絡感情,同時追求刺激。這樣本土性的活動激發了藝術家的靈感,創作出活力奔放、情感濃烈的作品,傳達出藝術家內心的感動,也記錄了熱鬧的社會活動。
鬥雞屬於印尼的傳統文化活動,也是阿凡迪經常描繪的主題。兩隻公雞在鬥雞場裡一較高下,既能表現事件的張力,又能突顯情緒激昂,這兩項特質都是藝術家最重視的元素。這次拍賣的作品《鬥雞》(Lot 2013)描繪鬥雞賽事開始前的準備場景,畫面極具震撼力。作品特別強調人物肢體:有人興奮的手舞足蹈,有人搓著公雞羽毛,還有人不停的把米酒倒入口中。這幅畫作和阿凡迪的其他鬥雞作品一樣,構圖十分緊密,近距離呈現場景,因此無法完全繪出畫面人物的全身。
阿凡迪著重人物肢體的描繪,作品右上方還可以看見兩隻腳,再再突顯出藝術家關切生命的主題。阿凡迪常常使用太陽、雙手、雙腳象徵生命,他相信太陽是所有生命的泉源,他也認為自己的創造力就像太陽一樣源源不絕,無邊無界;而手腳是人類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有手腳才能工作、行動。腳同時也是身體和大地連結的部位,象徵了阿凡迪對生命和日常生活的關切。這三個符號都是藝術家傳達人文關懷的獨特方式。
阿凡迪習慣貼近地面作畫,他往往坐著或蹲在地面上,不喜歡站著創作,因此他的觀點和他筆下的人物和其他畫家稍稍不同。我們從這幅作品可以得知,阿凡迪是從下方抬頭看這一群男人和鬥雞,因此畫面的右上方才有一雙腳,觀者可以感受到上方正如火如荼準備著熱鬧的活動,只不過畫布內無法完全呈現。知名作家亞斯崔‧萊特(Astri Wright)曾經這麼評論阿凡迪:「他直接把顏料管中的油彩擠在畫布上,用手指、掌心、手腕、手背肆意塗抹,賦予作品本質上的人文氣息,彷彿也為作品注入藝術家的生命力。」
阿凡迪喜歡描繪不同事件的社會功能,尤其關切人類的處境和和渴望。《鬥雞》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隱含了另一層意義:辛勤工作的村民把和善、忠實的公雞當成寵物,男人舉酒暢飲則象徵慶典與人際交流。
作品充滿陽剛氣息,透過單一場景,巧妙傳達出鬥雞場上的友情和良性競爭。用色處理也具有象徵性的意義,公雞的描繪以白、紅、黑、綠四個顏色為主,可能暗喻印尼國內緊繃的政治情勢就像鬥雞場一樣鬧得不可開交。阿凡迪完成這一幅畫作時,大約正好退出共產黨組織LEKRA(印尼人民文化協會),所以他很可能因此才從旁觀者的角度呈現這場角力戰。
阿凡迪的作品大多以靜物、風景描繪為主,但《鬥雞》卻獨樹一格,以強烈而熱情的手法呈現事件,技巧精湛、純熟,堪稱藝術家的眾多鬥雞作品中最完整、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幅。觀者可以從中一窺阿凡迪的美學觀點,以及他對於戲劇張力的呈現。
《鬥雞》原為印尼前總統蘇卡諾(Sukarno)所有。他在1960年代會見荷蘭飛利浦公司時,把這一幅畫作連同李曼峰編輯的蘇卡諾藏畫集,一併送給飛利浦駐雅加達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