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1956年,余本響應建設祖國的呼召舉家遷回廣州。《珠江帆影》(Lot 197)便是回祖國後創作的作品。廣州位處珠江三角洲的北緣,中國西江、北江、東江水道於此匯合,對外水道便利,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從南中國海流入而形成的河流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余本描寫水天一色,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余本以邊緣折斷的構圖來處理左方的帆船,加上多艘船舶在外航行,暗示無止盡的海洋。自由的短筆觸組成海上的波浪,呈現余本對光線、色彩揮灑自如的應用,泛起視覺的律動之感。1956年創作的《女人像》(Lot 199)乃余本以勞動人民為題的肖像。余本從小在農村長大,又深深體驗過海外華工,離鄉別井,出賣勞力之苦,因此對勞動者有著深厚的情感和強烈的熱愛。余氏致力研究勞動人民題材,他的切入點從由衷的憐憫,漸漸昇華至佩服及熱愛之情。他曾說:「勞動人民是最健康和最美的」。因此余本筆下漁民、農民、苦力等群像充滿了堅毅而不可征服的性格。《女人像》此幅極富古典寫實風格的肖像,包裹頭巾的年輕女子,露出面部,凸顯人物的五官和臉部表情,表現一種樸素、厚實的內涵。余本的靜物作品《瓶花》(Lot 198)煥發出悠閒的閒情逸致,恰像詩歌散文。通過藝術家精心的構圖、深厚的描寫技巧,溫馨典雅的色彩運用,朵朵盛開的花卉顯出千姿百態,洋溢鼓舞人心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