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席德進是用生命感受力創作的畫家。1943年進入四川國立藝專,師承林風眠。林風眠是開啟席德進創作生命的推手;而席德進則是以生命去感受萬物,並且將萬物幻化並訴諸於畫筆的藝術家。在席德進的創作生涯中,可分為幾個繪畫階段,每個階段所經歷的事物以及受到其他不論是前輩或者是同輩畫家的影響,都是成為他進入下一階段繪畫的轉折或關鍵。
林風眠對我的影響:「他教我用線去表現體,不要在畫上追求光影,因為光與影都是外表。要抓住物的本體,堅強的本體。大膽去畫,追求自己的風格。」
1955年,席德進因為接觸「東方畫會」成員,進而轉為抽象繪畫創作。當時的台灣開始接觸西方繪畫的洗禮,以中國繪畫觀點出發的抽象畫在台灣美術界展開,席德進因而嘗試抽象繪畫至1963年。 席德進的抽象繪畫作品並不多,《抽象》(Lot 3346) 為抽象繪畫中尺幅較大的作品,創作於1961年是難得的一件佳作。席德進讓顏色在畫面中互相產生拉力與推力進而帶出他所要闡述的繪畫形式,猶如抽象繪畫大師霍夫曼(Hans Hofmann)的「推拉理論」( push and pull)。然而席德進的作品與霍夫曼的作品《海洋》(圖1) 比較起來又增添了幾許東方禪意。席德進以金箋作為圖面背景,留白的意味如南宋繪畫,而金箔的運用是台灣民俗傳統藝術的象徵。1963年以後,席德進將抽象繪畫結合於肖像繪畫中,肖像人物後方多以抽象繪畫為背景,而這件《抽象》作品記錄了席德進的繪畫進程,為席德進不可多得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