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朱德群
多元性
油彩 畫布
2003年作
簽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來源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出版 2007年《朱德群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暨馨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版 台北 台灣 (圖版,第336頁) 2008年《朱德群88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暨馨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版 台北 台灣 (圖版,第178頁)
展覽
展覽 2004年6-9月「朱德群:創作的內心」Jean-Claude Lethiais策劃 瑞士

拍品專文

朱德群在自述中曾提及中國古代山水畫對他的影響,在眾多大師中,他尤以范寬作品中所展現的磅礡氣勢和生動的氣韻最為欣賞,朱德群曾說︰「如范寬說過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之物;與其師之物,未若師於心,所謂師於心者,即是以畫家為主宰,並已有抽象的概念。可是中國人沒有把抽象這兩個字直接道出而已。大自然經過畫家的思想融合和提煉,其中即是畫家的幻想力、修養和個性之內涵流露於畫面上,中國繪畫和抽象畫的想法不謀而合」。 根據現代藝術評論家朱瑞革哈(Gerard Xuriguera)在1982年所評,朱德群筆下展現出宇宙深度的和諧,因為他於「外在空間的自然」和「內在空間的自我」,以及東西二元文化根源間,取得了適當的平衡。范寬是朱德群在中國歷代書畫大家中最為推崇景仰的一位,雖說東方傳統山澗林壑在朱德群1980年代作品中,要去尋求「意象」的軌跡似乎已隱逸不可見,因為他在作畫時以「意念」為先,創作的過程已是物我兩忘的境地,在朱德群1982年所作的巨幅雙屏《被淹沒的島嶼霧》(Lot 3349)中,彷彿能仍憑藉一絲聯想,將他流暢筆觸的揮灑間,依稀看得出《臨流獨坐圖》高山縱深的肌理,或是林間山石密如雨點的墨痕。也許一切正源起於他對范寬山水心神嚮往,朱德群以岩石上的皴紋為靈感,將范寬筆下山石渾厚蒼勁之感,幻化到他自己流暢筆觸渲染的揮灑間,讓畫面呈現一片如行雲流水般悠然的動態生趣,以抒情詩意的書法性線條描摹(圖2),呈現若水墨渲染效果般的朦朧感,筆觸縱橫,塊面、點線隱現,騰躍於似有形又似無形的人間幻境。 藝術家1980年以降的創作顯得更為自由靈動,大面積的暈染和皴擦運用地更圓熟,色彩更為豐富艷麗,高彩度的面積擴大。《多元性》(Lot 3353)在黃綠色調主軸中,展現由色彩堆疊而來的壯麗磅礡氣勢。朱德群的畫面上,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總深思熟慮地佈局,以達到啟動光源形象及線條韻律的和諧目的。《多元性》以大筆觸、豐富色彩,引領觀者進入儼如北宋 許道寧《漁父圖》(圖1)中連綿不斷的壯麗山景,人們似乎可以暫時拋卻世俗的煩惱,愜意地徜徉在畫面之中,朱德群在此與觀眾分享了一個繽紛卻又寧靜的宇宙, 也具體展現出他以色彩創造出無限空間感的深厚功力。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