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趙春翔
花下增溫情
壓克力 水彩 水墨 紙本 裱於畫布
1976年作
簽名:春翔 Chao
出版
出版 1986年《趙春翔畫集》趙春翔編輯 台北 台灣 (圖版,第41頁) 1980年12月5日《中央日報》台北 台灣 (圖版) 1980年代《時報週刊》台北 台灣 (圖版)
展覽
展覽 1985《趙春翔個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 台灣

拍品專文

趙春翔作於1976年的《花下增溫情》(Lot 3389),在主題上取源於中國繪畫傳統,別具東方情韻;但在媒材的使用上,則有中西合璧的表現,十分多元化和靈活。藝術家將水墨、潑墨、紙本、與壓克力等各具東西風采的藝術元素並置一爐,先以水墨為主導,將水墨線條揮灑得狂放遒勁,極富轉折頓挫,以體現墨色的濃淡變化。他在揮灑水墨時運用大潑灑、大寫意的筆法,也是備具風格的筆法特色。趙春翔曾強調作畫時,「運筆不能過速,過速則等於手之遊戲,未從心發出也」。而壓克力色彩之鋪陳,在寫景而言,使水墨景觀更為細膩,能夠表現季候時序的變化,景致也有了春意盎然、生機勃勃之態;就色彩表現而言,壓克力的鮮豔色彩和水墨的濃淡變化相互配合,在畫面呈現一種交錯、並置、映襯、與衝突的視覺印象,使原來沖淡澹然的中國山水呈現一種濃烈斑斕的視覺印象。而壓克力色彩也使水墨的黑色色彩更為突出,讓人更留意墨色的層次變化,於是中國傳統水墨的色彩表現性、抽象表現元素得到加強,中國水墨山水和西方抽象主義兩種風格之間因而共融。無怪乎美國芝莫利美術館的策展人總括提到︰「趙春翔的作品更給人啟示,原來東方藝術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之間只存在微小的差別。」趙春翔的作品,雖然主題是東方式,但充滿了抽象性與現代感,突出了色彩的表現性。而在流動的色彩中,充分表達了藝術家的個性,作品介於具象與抽象、寫景與傳情,在承續東方寫意傳統以外,也充滿了歐美抽象表現主義的風格,成為中國現代藝術發展中融合中西美學的一個完美範例。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