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李真是台灣中生代雕塑家,早期從事佛像製作,後投入藝術創作,因為個人經歷,李真將佛、道、儒思想融入當代雕塑中,從簡潔出發,藉由圓潤線條,創造出同時具西方極簡風格及東方含蓄氣韻的作品。李真重視精神性的表徵,希望流線型的造型不僅能吸引觀者目光,作品中的精神意涵更能傳達至觀者心中。《合十》(Lot 150) 雙手合掌、神情安祥嚴肅,立佛原應是一種傳統造型,李真巧妙地將線條表現得渾然流暢,傳統中帶有當代視覺語彙,但仍散發虔誠的氣質。平靜、歸一、無畏,在對闔的十指中流露出來,隱喻人生的大智慧。
在另一組作品《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Lot 149),李真以隨侍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的「文殊」與「普賢」兩位大菩薩為創作主題,前者代表大智慧,後者代表大行。「文殊」以智慧著稱,右持利劍,斬斷一切眾生煩惱。座騎自獅首、頸項至胸口渾厚,且上仰表現智慧與自信,展現守護者之壯闊氣勢。上下結構簡要不繁瑣,神形俱足,與《普賢菩薩》對視,是完美的組合。「普賢」則以德普濟行十大悲願,左持如意渡眾,下傾象頭代表身體力行的實踐精神。菩薩駕馭神獸,肌理融合自然,表情豐富生動,李真刻意呈現大象後部的厚重感,顯出守護者的壯闊氣勢,以此與《文殊菩薩》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