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唯有接納個人欲望,才能了解自己是誰。」莊.翟魯在最新作品《在月亮的另一邊,我們始終是追夢者》(Lot 161)中,留下這句字跡潦草的哲理格言,讓這充滿兒童欲求事物的夢幻世界頓生禪意。
這幅作品與莊.翟魯的兒童夢幻世界繪畫系列是一脈相承的。此系列深獲好評,描繪的其實是畫家兒子心里的各種欲望。拍品集兩種題材於一體-即「技術-烏托邦」的復古世界(后被提煉成「蒸汽龐克」(steampunk)這種后現代主義風格),和一個沒有大人督促下的虛幻世界,擁有這種欲望的小孩,令人想起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作品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中的角色Max。
上述兩個主題與作品重心-莊.翟魯筆下的兒童角色融匯交織。畫中小孩戴著獨特的鐵制高帽,身穿襯衫、蝴蝶領和背心,手上持有三張撲克牌。最耐人尋味的是高帽和手臂上的物件:古董時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飛行員眼罩,還有裝著手臂上的按鈕鋼鐵裝置。這些物件連同后面大型玩具狗熊所戴的火爐用眼罩,像征著一個世紀前科技烏托邦主義;當時凡爾納(Jules Verne)和威爾斯(H.G. Wells)曾經勾勒出一個到處採用蒸汽機械、科幻色彩濃厚的未來世界。
孩子和獸面人物構成一個奇妙的魔鏡映象,而這個虛幻世界其實是恢暗現實的極端反差-現實世界屬于這片月亮高掛、螺狀熱氣球滿天飄的天空之外。富有超現實意味的左邊人物,以騰空的「心」取代其頭部,這其實就是莊.翟魯的自畫像。畫家借此形象幻想自己是個回歸童真的大人,最終在幻想他人身上之歡樂的時候獲得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