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Etorisa》是抽象派大師費爾南多•索韋爾20世紀50年代後期最享負盛名的Saetas系列作品之一。作品體現了索維爾「針筒繪畫」中的創作理想,顯示純粹空間內精密的書法線條,表現出飄浮狀態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持續不斷變化的運動狀態,而純淨的白色畫布與急速的放射線條形成鮮明對比帶給觀者震撼的視覺感受。
SAETAS:情感流露與即興表演
律賓出生的索維爾在西班牙渡過了下半生,Saetas是從佛朗明哥歌曲節錄而來的,目的是喚起歌手和聽眾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這些歌曲通常都很短,多為即興創作,但卻蘊含著濃烈的悲情感覺。西班牙語「Saetas」字面意思是「箭」,特別適合形容索維爾畫作中急速的線條。藝術家在接受訪問期間,表示他之所以選擇Saetas這個名稱,就是為了傳達即興卻觸動人心的東西,他說:「我的主題基本上是以線條的律動來比喻的。葉子、草、鳥,人的運動,希望透過我的觀察、觀感,這些從未被模仿的律動,能清楚地將它們展示出來」在Saetas的發展過程中,索維爾首先嘗試建立一種類似東方書法筆法、卻以油畫顏料代替潑墨的創作。但他遇到窘境:如何在必要時畫出一條精準細長的線條。後來,索維爾將顏料灌入玻璃針筒內,找到了一種既靈活、敏銳而能達到準確效果的工具。Saetas的早期作品幾乎全部顯示索維爾集中使用這新方法,他採用不同質地、形式和顏色來反覆試驗,繪畫出一層層縱橫交錯的蒼勁線條。然而,他不太滿意出來的效果,並試圖擺拖動態抽象,轉而發展為多變而標誌性的創作。《Etorisa》於1959年6月完成的時,索維爾已經熟練此技巧,彷彿創作出一首精準而優雅的交響曲。他先用細緻的線條建構視覺框架,然後再用乾刷掃過仍然未乾透的顏料,以改變節奏:呈現出急速流動的形態、體積和質地。《Etorisa》最傑出的成就之一,是完全黑白的描繪方法。
「我漸漸得出一個結論,我覺得顏色的運用已經變得毫無意義。它的功能似乎僅僅是裝飾。任何兩種顏色,即使只產生少許共鳴,也可以帶來驚人份量。我相信在藝術中,需要去蕪存菁。因為這樣,我開始使用越來越少的顏色,直到最後,我只在白色背景中畫出黑色線條。」
索維爾決定摒棄強烈色彩是藝術生涯關鍵的一步。在1959年,這種對黑色和白色的迷戀仍處於萌芽階段。Saetas系列中,純粹的明暗對比算是相當罕見;其中最著名和最成功的兩個例子包括目前收藏於胡安•馬奇基金會的《Saetas 253》,一幅充滿力量的作品,仍帶有作者早期的創作風格;另一幅就是《Etorisa》,索維爾實現了他追求的極其細膩的構圖。
東方激情的表達
「我學習中文的讀寫。我喜歡這樣學習語言,它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種新的表達思想的方式,如此地與眾不同,甚至影響到思想的層次。對於畫家來說,這是一種理想的訓練 – 如果你能控制中式毛筆,就一定可以控制任何東西……請寄給我一些東方的名信片。」(摘自索維爾給朋友保羅•霍爾德曼的一封信)
費爾南.索維爾的作品,一大特色是他對東方文化的滿腔熱情,尤其是對中國藝術的癡迷。1952年 - 1957年,當索維爾仍然居於亞洲的時候,他收集了許多書法和仿古瓷藝術品,並研究考古學,以便挖掘其位於菲律賓,建造在一個中國古代海事墓地之上的住所,沉積了許多貿易往來的陶瓷。Saetas系列的「即興」性質,直線流動的感覺讓人聯想起中國文人畫家揮灑自如的「草書」。另一方面,整體畫面宛如建築規劃般的精細筆觸,所有元素皆展現出完美的和諧:黑色顏料與白色畫布的空間分配;比例平衡的仔細計算。最重要的是,畫筆背後作者之手,就像中國書法家一樣,在一個無間斷的流暢動作中,就能完成整個構圖的基調。《Etorisa》顯示了藝術表達方式與畫功成就之間完美的結合,為索維爾多年
來美學演變的巔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