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朱德群, 透明的亮度
1970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舉行的「林布蘭誕辰三百年回顧展」對朱德群日後的創作有深遠的影響,不但是對光線的應用的啟法,而且是對繪畫內涵的頓悟。朱德群對林布蘭的繪畫推崇備至,特別是其光線運用,謹慎處理高光、亮部的表現,而在畫面的陰影和暗部層次分明,加深了畫面的感染力和神秘感。朱氏從西方古典寫實油畫中應用的光線出發,發現光線的應用,竟然共存著中國傳統宇宙觀念的兩大基本原則,陰與陽、明與暗。朱德群對「光線的交織頓挫」則有了更深層的思索,進而探究演繹出更精微的表達。朱德群曾說:「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它們相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從上可見,光線和線條是朱德群繪畫重要的手段。
創作於1983年〈透明的亮度〉(Lot 147) 中的背景以平塗的方法撫平奶白色油彩,藝術家用筆極為精細,以靈活的手腕利用特別柔軟的毛筆「寫」上輕巧、柔軟的線條,湖水綠色、月白色、鵝黃色、妃色的書法線條融入在背景中,找不到絲毫的油彩黏稠痕跡。飄揚運轉的線條儼如阿爾卑斯山之屋脊伯朗峰,為朱德群於八十至九十年代創作的雪景系列繪畫埋下伏筆。朱德群在油彩和溶劑混合的過程別具心思,刻意調出半透明的質感,因此粉藍色、粉綠色的色塊,產生了一種貼近水墨在宣紙上暈染的效果,又彷如光線折射時色散所產生的視覺律動。畫面的右下方出現大面積充滿油彩肌理的白色色塊,是全畫最流露藝術家筆觸和最粗獷的地方,平衡了畫面轉折、多變、飄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