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席德進
女坐像
油彩 畫布
1960年作
款識:席德進 1960 (左中)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1960年代初,現藏者於台北購入)
出版
1962年《席德進畫集》The Heritage Press出版 台北 台灣 (黑白圖版,第21頁)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席德進曾經說過:「藝術的技巧是帶著生命而來的,像人帶著靈魂與肉體走到世界來一樣,這種生命便成為永恆的藝術品。」席德進這件1960年的創作,將女子清瘦的身形以及俐落的肢體型態淋漓描繪,眉宇之間透顯不讓鬚眉的英氣,正是席德進用心體會生命的存在,賦予藝術豐饒靈魂的代表創作。 席德進於1923年出生於四川,1943年進入四川國立藝專,師承林風眠,由此涵養其東方底蘊並開始接觸西方繪畫理論。留法的林風眠是開啟席德進創作生命的推手;而席德進則是以生命感受萬物,並且將萬物幻化並訴諸於畫筆的藝術家。在席德進的創作生涯中,共分三個繪畫階段,除了求學階段外,50至60年代為人物肖像畫作的精華時期,70年代之後則逐漸以水墨風景見長。這件創作於1960年的《女坐像》(Lot 155) 為席德進經過實驗技法的抽象創作後,連結肖像繪畫的作品。由於席德進十分重視藝術的感性層面及個性精神的抒發,因此在描繪人物的技巧上,不單限於造型之美,更注重神韻型態直觸觀者的感性心靈。1955年他曾經接觸東方畫會成員,認同東方畫會的抽象創作,同時也開啟他對抽象繪畫的實驗技法。當時西方同樣流行抽象繪畫,漢斯•霍夫曼利用急促筆法所繪形的顏色方塊即能營造出層次與空間感,運用顏色的深淺以及堆疊產生視覺上的錯位 (圖1)。席德進的《抽象》是以油彩、金箋、木板等所創作的抽象作品,為極其少數可見到的席德進抽象創作 (圖2)。而席德進將畫中主角置於抽象色彩的背景前,以此對比出畫中人物的沉穩氣息,並以此加快此畫的明亮節奏。這張《女坐像》不同於一般肖像畫作,抽象技法的藝術表現為席德進結合時代潮流,將對抽象繪畫的嘗試與熱愛,表現在畫中人物的背景以及衣著顏色上,為難以見到的肖像畫佳作。 除此之外,席得進的畫作以簡潔及明快的線條為人所知。畫中人物以明朗線條創作而成,女子姿態灑脫而俐落,以十字交錯盤坐的坐姿穩定畫面結構。仔細觀看席德進的用色筆法,眉眼之間僅以藍色描繪,稚氣的臉龐帶上成熟意味,同時反應女子心理狀態以及藝術家敏銳觀察的洞悉能力。法國野獸派畫家馬諦斯利用對比顏色描繪畫中人物臉龐以彰顯畫中人物的心理狀態,而席德進僅以單色提點畫中人物的靈魂,開創不同於野獸派的繪畫概念。在他的肖像繪畫創作中,佔據繪畫舞台的重要一席之地。 1962年席德進與廖繼春共同舉行聯合畫展,出版《席德進畫集》,而這件《女坐像》即收錄於畫冊之中。自藏家於1960年代初期收藏以來,近五十年未曾曝光,為席德進的精采難得之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