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從第一眼看,觀賞者可能會認為李炳虎創作這個要由加壓器控制的矽料雕塑充滿了趣味,因為雕像的形態會隨時轉變。不過,經過更多的觀察,他的作品卻引發同情心和內心的震盪。採用矽料來解除或重塑面孔和人髒,李炳虎不只描繪出社會對人物的刻板形象。更重要的是,這種特徵指出了發人深省的社會關注:持續充滿及放出空氣成為我們與環境和生活方式關係的比喻。一如李氏對兩種極端的試驗一樣,空氣是其雕塑形態的決定性因素,同時帶來生命和死亡。皺起的雕塑表面,令人想起羅丹的作品–名為Danaid的大理石年女人雕塑,捕捉那女人如何由年青的面貌痛苦地掙扎着變老,成為一年老女人。深受羅丹的雕塑影響,《Danaid》(Lot 603) 就是如今精細地模仿原本的大理石雕刻,再加上寫實的元素。透過同樣的過程,李氏也創作出《戀人 - 藝術家與謬思》(Lot 602) 這作品,李炳虎將原本由傑夫.昆斯作成的冰冷大理石雕塑一對戀人,注入新生命。整個雕塑經修飾後,活靈活現,始乎突破生命的衰殘而變成不朽。他造出人物的皮膚紋理,既真實又顯出人的脆弱,以表現我們那種否定對老化憂慮的壓抑和社會環境造成的心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