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鍾泗賓
河畔生活
油彩 畫布
1979年作
款識:泗賓 1979 (右上) Soo Pieng 1979 (畫背)
來源
新加坡 Suncraft畫廊 日本 私人收藏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鍾泗賓的獨到美學一直是南洋畫派美術的主要基石。南洋畫派融合中國繪畫傳統和歐洲現代主義,跟第一代移居新加坡的中國藝術家們的關聯特別密切。曾在上海受美術訓練的鍾泗賓於1946年到達新加坡,並迅速與其他中國出生的畫家如劉康、陳宗瑞及陳文希等成為莫逆之交。他們四人在南洋美術學院聚首一堂,並在林學大校長領導下,培育出下一代的美術學生,擁護實驗主義和現代主義的藝術理論,並啟發對方的作品。另一位同期跟他們共事的還有中法混血女藝術家張荔英。 1952年,張泗賓等一行四人到峇里考察,希望在新加坡海岸以外的東南亞地區找到具本地特色的題材。令人意外的是,眾人均對高貴的峇里女性、田園式鄉村和壯麗的景觀深深著迷,並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特別是鍾泗賓往後三十年的藝術創作都深受影響。鍾泗賓亦曾前往加里曼丹島附近地區,並將多姿多采的本土文化元素加入他以東南亞為主題的作品中。 《河畔生活》(Lot 31)是以馬來西亞河岸全景為題材的完美創作。本作品中徹底展現出鍾泗賓獨特的繪畫技法,他以跟中國水墨筆法相近的黑色線條結合溫和的金色油彩帶出強烈效果。他嫻熟地運用標記式的點描法繪畫背景樹木,以及陽光斑駁地反映河面上,以稀疏迅速的線條勾畫的石頭和綠草、以茅草搭成的小船和屋頂等等,都証明了鍾泗賓同時具有東方審美家和的西方現代主義者的雙重身份。融匯多重文化技法和視點所表現出的和諧,亦成為鍾泗賓一生眾多作品風格的定調。 在作品平面的前景部份,那群聚集的人形連貫地展現出鍾泗賓對東南亞女性的獨特描繪。透過描畫她們細緻修長的體態,鍾泗賓以簡約線條及形式精心展示出他對鄉間女性美態的獨特演繹。藝術家素來對本土編織深表欣賞,他甚至把東南亞蠟染法的重覆圖案融入自己各種和樣的作品當中。那些色彩鮮艷、質地粗糙的蠟染布或隨意地掛在女士身上、或放在洗滌盆裡,所展示的幾何拼貼風格甚得鍾的喜愛,他特別偏好在自己較抽象的畫作和立體浮雕中加入這些帶實驗性的元素。 1979年時鍾泗賓事業如日中天,創作的河畔生活不單表達藝術家在1952年到峇里旅遊後對該地的迷戀,更表現出更深一層的嫻熟繼攪和敏銳感觀。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夜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