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Indiana (b. 1928)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 顯示更多
羅伯特‧印第安那

LOVE (金/紅色)

細節
羅伯特‧印第安那
LOVE (金/紅色)
彩繪 鋁
版數:編號3 (共四個藝術家校本及共六版)
1966年構思;2002年作
簽印、編號與日期:© 1966-2002 R INDIANA AP 3/4 (字母E內)

來源
韓國 私人收藏 韓國 首爾Cais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展覽
2006年3至4月,「羅伯特•印第安那:活著的傳奇」首爾市立美術館 首爾 韓國 (第65、172頁 圖25)
注意事項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ctioned, such property will remain under “bond” with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being deferred unless and until the property is brought into free circulation in the PRC. Prospective buyers are reminded that after paying for such lots in full and cleared funds, if they wish to import the lots into the PRC, they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and will have to pay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The rates of import customs duty and tax are based on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the relevant customs regul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in force at the time of import.

拍品專文

羅伯特‧印第安那的“LOVE”雕塑是當代流行文化中最膾炙人口的圖案,從紐約遠至東京,“LOVE”系列作品皆廣為人知,深受國際藝壇及普羅大眾歡迎,曾於各大公眾場所展出,並被納入重要博物館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 《LOVE (金/紅色)》以精簡的文字及引人注目的圖像,呼籲觀者一同以愛的力量締造跨越國籍界限的環球社區。此作亦被製成多國語言版本,包括義大利文及希伯來文,引證印第安那製作全球共通文化標誌的過人才能。印第安那以其獨特藝術視野和他對語言的熱愛,創作出一系列超越既有文化認同界限的雕塑。此系列的原型設計於1966年,原本概念是一首立體成形的詩,後來更成為1960年代末自由戀愛運動的象徵標誌。此作製成一年後,披頭四樂隊推出冠軍單曲《All You Need is Love》。由此可見,“LOVE”表達出語言及情感本身的普及力量。 戰後時期,美國經濟迅速增長,看板和商業招牌成為美國日常景觀的重要元素。印第安那於美國中西部長大,深受用色大膽及筆鋒犀利的設計影響,並沿用至此作。 在1950年代,波普藝術運動開始盛行,同時讚揚並批評美國消費主義及媒體過份飽和的情況。雖然印第安那從不自視為美國波普藝術的主導者,但其“LOVE”系列作品卻令他嶄露鋒芒,與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和羅依‧李奇登斯坦 (Roy Lichtenstein) 等波普藝術先驅齊名。 與賈斯培‧鐘斯 (Jasper John) 的經典作品《三面旗幟》一般,《LOVE (金/紅色)》探討二十世紀的波普文化熱潮,同時以直截了當的方式與受眾溝通。印第安那運用工業技術創作並成功令製成品自身變成轟動一時的品牌,準確呈現出波普藝術現象的中心議題。印第安那創作的雕塑化身成意思單一、恒久不變的標誌,輕易戰勝時間的考驗,繼續吸引世界各地普羅大眾的目光。

更多來自 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