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身為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國際抽象運動的重要一員,鍾泗賓總是走在創新與實驗性的前端,並被視為那個世代中,最有成就的藝術家之一。1917年出生於廈門,於1946年在社會與政局激烈動盪前夕移居新加坡,此後開始熱衷於旅行。他除了多次前往東南亞,足跡也遍佈歐洲,並在當地作畫且舉辦展覽。鍾泗賓一生的遷徙與遊歷,其實是那個世代移居東南亞的華裔藝術家之間,共同的時代印記。對於新文化的著迷以及適應新環境之過程,都一一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第一波在新加坡落腳的藝術家開始將新的主題、風格以及技巧與自身的傳統訓練結合,進而產生了”南洋畫派”。
鍾泗賓在上海清華美術學院求學期間,接受了抽象、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相關西方論述的訓練,並也樂於接受中國水墨畫的革新。抵達東南亞後他積極地想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投入各種實驗性的努力,最終呈現出其作品中所蘊含的驚人廣度與深度。他擅長透過不同的媒材創作,其中包括水墨、紙本膠彩、布面油畫乃至於結合現成物的金屬浮雕作品。他的藝術軌跡能透過直線式的方式梳理,因他在同一時段的創作便包含了各種不同風格,且往往會回過頭再次鑽研某一種風格或是特定的表現方式。對於抽象藝術的投入,則是深受1961至1963在歐洲那段時間的啟發。在臨去前,他辭去了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的教職,抵達歐洲後成為一位全職的藝術家並且享受著無比的藝術自由。在歐洲投入創作以及展覽的經驗,使鍾泗賓成為新加坡最豐富多產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1963年,鍾泗賓於位於倫敦知名的畫廊街Cork Street上的 Redfern畫廊展出一系列後來被歸為他倫敦時期的抽象畫作。這系列展出的作品,展現鍾泗賓強烈的藝術眼光以及純熟的創作技巧。畫面的背景大多是由強而有力的深紅、深藍以及黑色,並夾雜著些許亮色調的點綴,例如藝術家金色的簽名。這樣的創作方式表現出鍾泗賓充滿自信卻又輕柔的筆觸。與同時代的藝術家趙無極不相伯仲(趙當時也在同年後期於Redfern畫廊展出),鍾泗賓成為了中西結合的抽象藝術的先驅。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日出或日落的景象,象徵著生死的循環。於這個時期所創作的作品,展現讓觀者沉浸於畫面場景的冥想氛圍。本次拍品 《自然》是鍾泗賓極為稀有的創作,作品的主題驗證了藝術家於當時對於大自然以及人與環境間之關係的興趣,表現出因為大自然的浩瀚而感到不知所措,卻也同時獲得內心的平靜。
《自然》是鍾泗賓倫敦時期抽象畫作中特別傑出的作品,這是一幅強烈又充滿能量的畫作,其非凡的構圖深具吸引力。背景醒目的朱紅被放在黑色的邊框內,突顯出畫面中心的強烈色彩。旭日從黑色的漩渦中浮現,照亮著畫面中經由仔細與細緻的筆觸所刻畫出的道道色彩。而景觀的底部襯托著土褐色,顯示鍾泗賓對於此畫作中之風景相當自信。此外,畫作中央黑色部分所採用的擴散式筆觸,類似中國水墨畫中的傳統水染技巧,驗證了中國山水畫美學對於鍾泗賓的深遠影響。精準地將東方表現方式與西方抽象繪畫風格結合,鍾泗賓的抽象作品充滿著他獨有的藝術風格,與他知名的優雅修長女性畫像並駕其驅,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在60年代初期所創作的抽象畫,預兆著藝術家當時自然而然所演變出的創新風格,而《自然》則是在他的藝術生涯中,這段關鍵時期所創作出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