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UEL COVARRUBIAS (Mexican, 1904-1957)
峇里地圖

柯法如拜雅斯

細節
柯法如拜雅斯
峇里地圖
水粉 水彩 紙本


來源
新加坡 私人收藏 此拍品附設Adriana Williams簽發之保證書
出版
2005年《柯法如拜雅斯在巴厘島》Adriana Williams 和Yu-Chee Chong 著 Didier Millet 出版 新加坡 (圖版,第8頁)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峇里島-創建熱帶天堂 印尼峇里島是世上其中一個文化藝術素養最深厚的地方。三十年代時,在峇里島上生活過的藝術家及人類學家為外界道出島上風土人情,儼然在歐美形成一種印象,認為峇里是一個富美感的人們與人及自然和諧共處的魔幻小島。柯法如拜雅斯的名著《峇里島》對島上生活的有趣陳述,表現出峇里島的典型形象,在這次拍賣中,他唯一在市場上流通的地圖作品《峇里地圖》(Lot707) 則再現了書中形象。勒邁耶為他的繆思及妻子波諾而作的畫作,如《在織布機邊》(Lot 694) 及 《Ni Pollock在編織》(Lot 700) 創造出與高雅文化相交匯的峇里生活印象,他的作品先後於1933、1937及1941年在新加坡展出,影響了東南亞幾代的藝術家。 在眾多尋找峇里的西方畫家中,有兩位對峇里島與西方藝術接軌有著最大貢獻。來自德裔俄國藝術家沃爾特.史畢斯及荷蘭人魯道夫.般列在到達小島後便發現當地藝術家十分有天賦。他們與兩位峇里王子一同創立了名為皮塔.馬哈的藝術組織,以教導峇里藝術家西洋藝術,並鼓勵他們描繪日常生活、節慶及舞蹈表演。皮塔.馬哈在爪哇島及印尼以外舉辦展覽,並首次讓畫家在其作品上簽名,肯定了他們獨特的個人特色。皮塔.馬哈播下的藝術種子,使得島上的藝術活動無論在數量及質量都有所發展,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方受到影響。皮塔.馬哈在提高峇里島對藝術的認知方面,有著重要貢獻,亦促進了藝術作為現代生活一部分,與文化息息相關但又獨樹一格。 二戰之後,皮塔.馬哈的影響在烏布的藝術家身上及他們的作品之中得到傳承,他們有來自峇里島的,亦有外來的。如阿凡迪的《Leyak》(Lot 691)、斯里哈迪.蘇達索諾的《Kebyar 舞蹈》(Lot 689)、 艾利.斯密特的《月夜》 (Lot 708) 和《寺廟》(Lot 709)、 安東尼奧.布蘭科的《峇里女人肖像》(Lot 702)。與他們同列的,有諸如李曼峰等藝術家,他們筆下的峇里女郎,如《峇里女子》(Lot 698) 及《峇里編織女子》(Lot 699) 等作開拓了他們筆下的峇里風貌。 對很多峇里本土的藝術家來說,藝術是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相反,作為一項個人追求,則是一個外來的概念。傳統峇里藝術,如此次拍賣中有《舞蹈者和印尼樂團》(Lot 690) 一作的安納克.阿貢.格德.索布拉特來說,在他加入皮塔.馬哈之後,才開始從魯道夫.般列及沃爾特.史畢斯學習西畫技巧。他的作品描繪峇里舞蹈、市場及鄉村景色。他同時亦是為出色的哇揚皮影偶匠師。 這次拍賣超過二十幅作品,涵括了峇里風情的不同面貌,以及不同國際、時代的藝術家,在島上尋找到的靈感啟發。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