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日本私人收藏 張大千大風堂舊藏(編號849)
宋 徽宗(傳) 晴竹圖 設色絹本 立軸
Bamboo
細節
款識:天下一人
鈐印:宣和壐二方
題識:
宣和晴竹圖真跡。墨林山人。
鈐印:
二印漶漫
左下方鈐印五方
張大千(1899-1983)題内木盒:
道君皇帝晴竹圖真蹟。天上神品第一希有。明項墨林舊藏。
大風堂秘笈。
外木盒:
宋徽宗晴竹圖真蹟神品。天籟閣舊物。
項子京題識。
來源:
大風堂(張大千,1899-1983)舊藏
項墨林(項元汴,1525-1590)舊藏
出版:
小山富士夫,《骨董百話》,新潮社株式會社,
東京,眧和52年(1977)3月25日,第25-27頁,
圖版7。
《藝術新潮》(第20卷,第7號),新潮社株式會社,
東京,眧和44年(1969)7月1日,第110-111頁。
附張大千(1899-1983)題跋立軸一幅。
釋文:
此宋裕陵晴竹圖勾勒俠轉,
一以瘦金體書法為之,蓋親筆也。
非院中諸畫史所能撫似,
擬寫者書畫同源灼然可見至其設色尤艷法於神奇。
枝葉柳?曲盡竹情,體會入微。
蓋天生睿哲非人工矣。
古往帝王擅場書畫者,裕陵一人耳。
他豈不同日而語哉?上角為宣和之璽,
其下御押並雙龍方璽。
御書大鑈昔人稱裕陵法,
是用雙龍園璽御書瓢印,
畫則易以方璽證諸。此圖信而有徵。四周項氏藏印並題識,流傳有自,
永以為寶,何必著錄始為左劵耶?
己亥(1959年)四月重裝訖謹識數語。
蜀郡張大千爰。
鈐印:大風堂、法匠、張爰之印、三千大千
註:
此幅《脩竹圖》質高古雅,曾是張大千大風堂所藏,張大千擅長臨摹宋元明
名家作品,於1947年曾寫《猗猗脩竹》圖,在結構、技法、竹節的轉接、
竹葉的迎風姿態,與本幅《脩竹圖》皆相互呼應,應是大千據本寫成。《猗猗脩竹》於2005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拍出,編號638 (參考圖片)。
鈐印:宣和壐二方
題識:
宣和晴竹圖真跡。墨林山人。
鈐印:
二印漶漫
左下方鈐印五方
張大千(1899-1983)題内木盒:
道君皇帝晴竹圖真蹟。天上神品第一希有。明項墨林舊藏。
大風堂秘笈。
外木盒:
宋徽宗晴竹圖真蹟神品。天籟閣舊物。
項子京題識。
來源:
大風堂(張大千,1899-1983)舊藏
項墨林(項元汴,1525-1590)舊藏
出版:
小山富士夫,《骨董百話》,新潮社株式會社,
東京,眧和52年(1977)3月25日,第25-27頁,
圖版7。
《藝術新潮》(第20卷,第7號),新潮社株式會社,
東京,眧和44年(1969)7月1日,第110-111頁。
附張大千(1899-1983)題跋立軸一幅。
釋文:
此宋裕陵晴竹圖勾勒俠轉,
一以瘦金體書法為之,蓋親筆也。
非院中諸畫史所能撫似,
擬寫者書畫同源灼然可見至其設色尤艷法於神奇。
枝葉柳?曲盡竹情,體會入微。
蓋天生睿哲非人工矣。
古往帝王擅場書畫者,裕陵一人耳。
他豈不同日而語哉?上角為宣和之璽,
其下御押並雙龍方璽。
御書大鑈昔人稱裕陵法,
是用雙龍園璽御書瓢印,
畫則易以方璽證諸。此圖信而有徵。四周項氏藏印並題識,流傳有自,
永以為寶,何必著錄始為左劵耶?
己亥(1959年)四月重裝訖謹識數語。
蜀郡張大千爰。
鈐印:大風堂、法匠、張爰之印、三千大千
註:
此幅《脩竹圖》質高古雅,曾是張大千大風堂所藏,張大千擅長臨摹宋元明
名家作品,於1947年曾寫《猗猗脩竹》圖,在結構、技法、竹節的轉接、
竹葉的迎風姿態,與本幅《脩竹圖》皆相互呼應,應是大千據本寫成。《猗猗脩竹》於2005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拍出,編號638 (參考圖片)。
榮譽呈獻
Jessie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