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前衛藝術為美感帶來革命性的新觀點,同時表現 了人類存在的意義。」1 — 嶋本昭三
超越視覺的體驗
嶋本昭三認為藝術並不單單是用眼睛來欣賞的,他提出藝術是一種體驗。嶋本的藝術哲學來自於他 十分重視人類天生所賦予的感官、感受和能量。嶋本昭三從五o年代末展開的「撞撃玻璃瓶」藝術 表演就是把藝術結合人體能量的前衛藝術,也是戰後「行動藝術」的先峰,提出不斷在擴大的「藝 術體驗」。
「撞撃玻璃瓶」藝術表演是能量的體現,包括了嶋本昭三 本人的動能、聲能、自由意志(圖1)。嶋本以身體的能量, 通過雙臂,把用玻璃瓶或膠杯盛載的液體顏料送在半空, 液體顏料從這一刻結合了嶋本的能量。在這個無人干預的 時空(圖2),液體顏料擁有一段屬於它的「時間」(投擲玻璃 瓶和玻璃瓶接觸地面相隔的時間)、「空間」(投擲玻璃瓶 和畫布的距離) ,使之開展另一個獨立的生命之旅。嶋本完 成藝術表演所體會的彼倦,便見證了能量的轉移、秏損。 《無題》(拍品編號434) 位挑戰了傳統畫面空間、構圖、顏 色、光線的編排。擦印、滴漏、刮痕、粘結油彩的玻璃碎 片、糾纏的色彩渦流等等半自動、偶發而得的效果都是畫 筆不能表達、呈現的視覺效果。
「あ」:抗拒約定俗成
1972年,嶋本昭三成立了a.U.藝術協會 (包含「身份不限的 藝術」之意),會員來自日本及海外。嶋本堅持具體藝術協 會的世界觀,提出國際交流,讓不同國籍的人互相分享、 溝通、交流、合作。此外,作為「郵寄藝術」的亞洲先 鋒,他以「郵寄藝術」打破藝術的高雅形象,鼓吹大眾的 參與。從歐洲開展的郵寄藝術包含了反高雅藝術,反藝術商業化的意念;以國際郵寄系統,人們自 付郵費,互相把藝術免費寄給對方收藏、欣賞。 七o年代,嶋本昭三開出一個題目,讓大眾自由想像,然後郵寄作品/物件給嶋 本昭三。這是互聯網年代還沒出現之前的國際合作項目,鼓吹意念的交流,顛 覆藝術必須擁有藝術知識才能參與的規範。
「『あ』是阿堵的『阿』,阿堵的意思就是中文的代名詞「那個」的意思。阿 堵物 (中文:那個東西)泛指錢,總結就是『俗氣,俗物』有點輕蔑俗稱的意 思。」1
對嶋本昭三而言,「あ」字隱伏了顛覆的意思。「在『あ』字的主題下,我決 定抗拒和藐視藝術品約定俗成的表達,不單是歐洲,更是世界各地的藝術品。 我最大的動力來自「具體」的精神,這精神也體現在『郵寄藝術』的活動中」2
「あ」是嶋本昭三的藝術命題,也成了代表顛覆的符號,嶋本在肖像照片上加 上「あ」、在雜誌上加上符號,他也嘗試用卡紙剪出「あ」,寄給世界各地的 人,此外,他更在畫布的中央畫上「あ」,組成一個強烈的聲明。創作於1976 年的《A(あ)》(Lot 435),簡明地用黑色油彩在白色的畫布上繪上「あ」, 「あ」佔據了接近整幅畫面,色彩對比強烈,反映了嶋本內心對藝術的理念和 激情,也代表了日本戰後前衛藝術中顛覆傳統、敢於向前的勇氣。
1 1981年7月「我對「あ」為命題的藝術的傳釋」嶋本昭三著)。
超越視覺的體驗
嶋本昭三認為藝術並不單單是用眼睛來欣賞的,他提出藝術是一種體驗。嶋本的藝術哲學來自於他 十分重視人類天生所賦予的感官、感受和能量。嶋本昭三從五o年代末展開的「撞撃玻璃瓶」藝術 表演就是把藝術結合人體能量的前衛藝術,也是戰後「行動藝術」的先峰,提出不斷在擴大的「藝 術體驗」。
「撞撃玻璃瓶」藝術表演是能量的體現,包括了嶋本昭三 本人的動能、聲能、自由意志(圖1)。嶋本以身體的能量, 通過雙臂,把用玻璃瓶或膠杯盛載的液體顏料送在半空, 液體顏料從這一刻結合了嶋本的能量。在這個無人干預的 時空(圖2),液體顏料擁有一段屬於它的「時間」(投擲玻璃 瓶和玻璃瓶接觸地面相隔的時間)、「空間」(投擲玻璃瓶 和畫布的距離) ,使之開展另一個獨立的生命之旅。嶋本完 成藝術表演所體會的彼倦,便見證了能量的轉移、秏損。 《無題》(拍品編號434) 位挑戰了傳統畫面空間、構圖、顏 色、光線的編排。擦印、滴漏、刮痕、粘結油彩的玻璃碎 片、糾纏的色彩渦流等等半自動、偶發而得的效果都是畫 筆不能表達、呈現的視覺效果。
「あ」:抗拒約定俗成
1972年,嶋本昭三成立了a.U.藝術協會 (包含「身份不限的 藝術」之意),會員來自日本及海外。嶋本堅持具體藝術協 會的世界觀,提出國際交流,讓不同國籍的人互相分享、 溝通、交流、合作。此外,作為「郵寄藝術」的亞洲先 鋒,他以「郵寄藝術」打破藝術的高雅形象,鼓吹大眾的 參與。從歐洲開展的郵寄藝術包含了反高雅藝術,反藝術商業化的意念;以國際郵寄系統,人們自 付郵費,互相把藝術免費寄給對方收藏、欣賞。 七o年代,嶋本昭三開出一個題目,讓大眾自由想像,然後郵寄作品/物件給嶋 本昭三。這是互聯網年代還沒出現之前的國際合作項目,鼓吹意念的交流,顛 覆藝術必須擁有藝術知識才能參與的規範。
「『あ』是阿堵的『阿』,阿堵的意思就是中文的代名詞「那個」的意思。阿 堵物 (中文:那個東西)泛指錢,總結就是『俗氣,俗物』有點輕蔑俗稱的意 思。」1
對嶋本昭三而言,「あ」字隱伏了顛覆的意思。「在『あ』字的主題下,我決 定抗拒和藐視藝術品約定俗成的表達,不單是歐洲,更是世界各地的藝術品。 我最大的動力來自「具體」的精神,這精神也體現在『郵寄藝術』的活動中」2
「あ」是嶋本昭三的藝術命題,也成了代表顛覆的符號,嶋本在肖像照片上加 上「あ」、在雜誌上加上符號,他也嘗試用卡紙剪出「あ」,寄給世界各地的 人,此外,他更在畫布的中央畫上「あ」,組成一個強烈的聲明。創作於1976 年的《A(あ)》(Lot 435),簡明地用黑色油彩在白色的畫布上繪上「あ」, 「あ」佔據了接近整幅畫面,色彩對比強烈,反映了嶋本內心對藝術的理念和 激情,也代表了日本戰後前衛藝術中顛覆傳統、敢於向前的勇氣。
1 1981年7月「我對「あ」為命題的藝術的傳釋」嶋本昭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