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附梵思娃.馬凱於2011年9月8日簽發之保證書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文獻庫,並將收錄於梵思娃.馬凱及揚.享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

拍品專文

「我這時對巴黎已經很熟識,也開始可以靠畫維生。便決定放下一陣畫筆,出去旅行。我選了西班牙和義大利。義大利托斯坎省景致有若中國江南,觀察城市的建築有助我構思畫裡的空 間安排。我花了很多時間欣賞教堂裡的壁畫,我想瞭解怎麼樣 用平面的透視法來畫空間,也分析人物的佈局。回來後,我畫 了很多風景、建築和大自然,其中有人物,也有動物,他們不 是主題,而是宇宙構成的元素,與宇宙是一體的。」1 -趙無極

1951年《朝聖之路》(拍品編號452) 記錄了五o年代初歐遊後 對其繪畫的影響。趙無極以一個貼近中國山水畫中直幅的格 式,在四段風景構圖的基礎下,把人物、教堂、植物、山丘在 二元空間編排。雖是半具象,但趙氏並非走上表徵藝術,他的 焦點在於空間佈局,是十分接近中國山水畫的處理手法,儼如 趙氏從小已認識的宋代畫家米芾《春山瑞松圖》(圖1) 把山丘、 涼亭、松樹的畫面佈置。這是趙無極思考畫面空間的鬆與緊的開端。

趙無極運用似斷還連的水黑線條勾勒人物、教堂、植物、山丘。米修描述此一時期的創作,「欲露還掩,似斷還連,線條 隨興遊走,描繪出遐思的脈動,這是趙無極喜歡的。驀然間, 畫面躍動著一片中國城鎮鄉村特 有的喜氣,又是歡騰愉悅,又是 滑稽突梯,在一團符號中。」 2 這些潦草顫動的線條也運用 在1951-1952年作的油畫《無 題 (大教堂)》(拍品編號24)。可 見,趙無極的水彩創作與其油彩 是並駕齊驅地發展。

創作於1973年的《無題》(拍品 編號453) 及1986年《無題》(拍 品編號454),充分利用水墨層層堆疊的效果,一方面延續了中國 傳統筆墨之氣勢,另一方面以堆疊的色彩加強律動的節奏和視覺 效果,建構富有中國傳統繪畫特色的水彩作品。


1 1993年《趙無極自畫像》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 台灣 (第103頁)。
2 同上。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