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漢白玉花盆雕刻成四瓣,口沿開闊、外撇,矮圈足內凹,盤盆口連接四足或盤腳處之線條典雅,輪廓秀麗。
花盆形狀罕見,口沿粗厚而外撇,配以矮圈足,使整體輪廓分外突出,宛如浮游水中。此形狀有可能受鈞窯小盌或海棠式盤托之平瓣,而非曲瓣所啟發。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有上述類型之盤托兩件,皆輯錄於柯玫瑰(Rose Kerr )著作《宋代瓷器》(Song Dynasty Ceramics),倫敦2004年出版,第38頁,圖版編號29及29a。它們皆為撇口,靠四小足承托。而瓣狀撇口一般較常見於高身的汝窯六瓣式花盤或盤托,數例載於《禹州鈞官窯址,禹州博物館展覽圖錄》上集,2012年出版,第1頁,圖2,及第5頁,圖14。
花盆形狀罕見,口沿粗厚而外撇,配以矮圈足,使整體輪廓分外突出,宛如浮游水中。此形狀有可能受鈞窯小盌或海棠式盤托之平瓣,而非曲瓣所啟發。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有上述類型之盤托兩件,皆輯錄於柯玫瑰(Rose Kerr )著作《宋代瓷器》(Song Dynasty Ceramics),倫敦2004年出版,第38頁,圖版編號29及29a。它們皆為撇口,靠四小足承托。而瓣狀撇口一般較常見於高身的汝窯六瓣式花盤或盤托,數例載於《禹州鈞官窯址,禹州博物館展覽圖錄》上集,2012年出版,第1頁,圖2,及第5頁,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