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ARE CARVED AND MOLDED YUE ‘MANDARIN DUCKS’ BOX AND COVER
五代/北宋 越窯青釉刻蓮紋鴛鴦鈕圓盒

FIVE DYNASTIES-NORTHERN SONG DYNASTY (907-1127)

細節
五代/北宋 越窯青釉刻蓮紋鴛鴦鈕圓盒
4 in. (10.1 cm.) high, Japanese wood box
來源
千秋庭,東京。
出版
東京國立博物舘,《特別展中國の陶磁》,東京,1994年,93頁, 編號129。
千秋庭,《中國美術蒐集》,東京,2006年,56頁,編號65。
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 年,20-21頁,編號1。
展覽
東京國立博物舘,《特別展中國の陶磁》,1994年10月12日至11月23日。
千秋庭,東京,《創立10周年記念展覽會》,2006年。
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年11 月22至27日;紐約,2013年3月15至20日;倫敦,2013年5月10 至14日。

榮譽呈獻

Margaret Gristina (葛曼琪)
Margaret Gristina (葛曼琪) Senior Specialist, VP

拍品專文

雖然青瓷在唐、宋時期最為著名,但遠在此以前中國已經燒造青釉。早在商代就出現了高溫燒製的石灰青釉器,這種原始青瓷是同類的先驅者。至三世紀時浙江開始燒製青釉粗瓷,續燒至明代。唐至五代則是越窯發展的鼎盛時期。

唐、五代及北宋時期越窯青瓷的盛行,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對中國南北方及其他國家的青瓷生產影響深遠。唐代浙江省有多處越窯產區,余姚縣上林湖窯為主要窯場。唐代越窯青瓷造型優雅,釉質腴潤如玉,是中國最早的瓷器瑰寶,不再視為珍貴材質的代替品,備受文人墨客推崇。陸羽在其名著《茶經》中論越窯青瓷為最佳茶盌。

越窯青瓷是中國瓷器發展的最高成就,不但聞名中外,更加得到唐、宋統治者的青睞,成為貢器。估計共有十七萬件越窯青瓷在北宋最初三十年間進貢朝廷(960-990年)。據《宋史》及 《宋會要》記載,978年吳越國主錢氏向宋王朝貢奉秘色越窯瓷器五萬件,其中一百五十件配金、銀扣。南方的越窯青瓷把淨雅的青釉品味帶進北方朝廷,甚至北宋青瓷之首汝瓷亦深受越窯影響。

更多來自 古韻天成 ─ 臨宇山人珍藏 (二)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