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筆筒以泥漿堆繪兩只蟹盤踞於溪澗間,沿岸蘆葦叢生,流水瀝瀝,畫意恬靜而盎然,螃蟹的堆砌細緻寫實,富有生氣,充滿文人意趣,令人聯想起明代畫家徐渭常繪的秋蟹圖。螃蟹有甲殼,蘆葦諧音「臚」,故兩只螃蟹加上蘆葦,有「二甲傳臚」之寓意。《明史·選舉志》記:「會試第一位會元,二甲第一為傳臚」。二甲傳臚亦即是祝願對方在科舉考試內金榜題名,螃蟹與蘆葦遂成為中國藝術中受人喜愛的吉祥紋飾。
本筆筒上印「楊季初」方款。楊季初,清雍正、乾隆時宜興名家,精通泥繪。清人唐仲冕於《重刊荊溪縣志》(清光緒刻本)卷四中記:「楊季初,菱花壺甚工,與陳漢文同時。」存世有少數楊季初作的宜興筆筒,但多堆繪山水人物圖。本筆筒上的紋飾在同類器中極為少見,且風格寫意簡樸,巧妙表現出文人畫神韻,實屬珍罕難得。
另可參考數件楊季初作筆筒,均繪山水圖紋飾,包括一件2016年6月1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3374號;另一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見2008年上海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藏大系 -紫砂器》,圖版116號。故宮另藏一件楊季初款堆泥彩繪筆筒,題材為梅軒晤陽圖,見前揭書,圖版115號;及一件風格相似但印「大清乾隆年製」款的例子,圖版113號。另外可參考兩件印楊季初款的宜興彩繪筆筒,第一件為Robert H. Blumenfield舊藏,2012年3月22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1246號;另一件為好善簃藏,2011年11月28日於香港邦瀚斯拍賣,拍品208號。
本筆筒上印「楊季初」方款。楊季初,清雍正、乾隆時宜興名家,精通泥繪。清人唐仲冕於《重刊荊溪縣志》(清光緒刻本)卷四中記:「楊季初,菱花壺甚工,與陳漢文同時。」存世有少數楊季初作的宜興筆筒,但多堆繪山水人物圖。本筆筒上的紋飾在同類器中極為少見,且風格寫意簡樸,巧妙表現出文人畫神韻,實屬珍罕難得。
另可參考數件楊季初作筆筒,均繪山水圖紋飾,包括一件2016年6月1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3374號;另一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見2008年上海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藏大系 -紫砂器》,圖版116號。故宮另藏一件楊季初款堆泥彩繪筆筒,題材為梅軒晤陽圖,見前揭書,圖版115號;及一件風格相似但印「大清乾隆年製」款的例子,圖版113號。另外可參考兩件印楊季初款的宜興彩繪筆筒,第一件為Robert H. Blumenfield舊藏,2012年3月22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1246號;另一件為好善簃藏,2011年11月28日於香港邦瀚斯拍賣,拍品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