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圓狀與線條: 看得見的無形力量
田中敦子由1950 年代末起的畫作,反映她探討從環形電鈴藝術裝置及《電氣服》(1956) 所攝取的抽象視覺語言。自1957 年左右,田中開始採用更穩定的物料,例如不脫色箱頭筆及塑膠彩,創作出第一批畫作。圓狀與線條是源自燈膽及電路簡化而成的符號,現在展現更自主的個性,並開始成為抽象畫中有力的詞彙。這兩個簡單的幾何形狀潛力無限,成為藝術家往後40 年的創作元素,不斷演繹、變奏。
圓狀與線條的精神特質
田中利用彩色圓圈及線條塑造出形而上的世界,帶領觀賞者從現實世界走進更個人的美學國度。《'84B》的這幅代表作(Lot 10)引領觀賞者走進酷似宇宙、不斷變化的空間,自然形態在此空間內不斷重複出現。作品亦呈現一種直接而強烈的動感。在《'84B》中,圓圈緊密並排,互相重疊,猶如大量生物細胞在畫布中不斷跳動。圓圈以流麗的線條串連,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表達萬物存在之間的連繫。
田中於畫中以圓圈和線條形成複雜的結構,令人分不清哪裡是起始,哪裡是終止,展示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她將宇宙簡化成圓圈、線條和顏色,利用最基本的元素形成和諧而平衡的複雜體。整個創作過程也是一個化繁為簡、積沙成塔的循環,儼如人類不斷回歸本體,在紛亂複雜世界中了解生命的真諦。在田中的畫作中,圓圈、線條與顏色交錯,反映她對構圖佈局的敏銳觸覺和敏感度。作品暗示東方哲學思想中循環不息的生命,以及互補的宇宙力量。如老子在《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更由陰陽反歸萬物,萬物復歸三二一。」(老子,《道德經》第42 章)
探索無止息的生命循環和生命力也可見於另一位戰後日本女藝術家草間彌生( 生於1929 年) 的創作。她與田中同樣擺脫社會對女性藝術家的約束,堅持忠於自我。草間的作品中的主題如星星、眼睛、花卉或南瓜由重複的紋理或波點組成,這些紋理彷彿具有自生的力量,不停地延伸。她透過顏色及圖形展示無窮無盡的力量,與田中以圓狀和線條形成的結構中的所呈現的無限動力同出一轍。
站在田中的《'84B》前,觀賞者會被這幅佔據整幅牆的巨型畫作迷住,成為連接線條與圓圈的結構一部分。事實上,田中在創作時亦成為這幅巨型畫作的結構之一。田中為1968 年電影《Round on Sand》( 由福澤博執導) 創作的紀錄片段,亦充份反映她與作品之間的關係。田中沿著長長的海灘,自由地在沙上畫出多個圓圈,並以密集的線連起,令她成為當中的一小點。田中的作品把人帶回自然宇宙的原始節奏,猶如風與水流之間的緊密關係。
田中的抽象畫展示宇宙中恆久不息的力量,令人想起「具體」藝術中人類力量與精神的價值。《具體藝術宣言》指「在具體的藝術中,人類精神與物質自然相對,亦互相協調」,而且「為物質注入生命,亦即為物質注入精神」。田中深受這種有關宇宙、自然、生命與藝術的哲學思想影響,使其作品擁有永恆的精神力量及靈性層面,也令她成為戰後藝術的先驅。
田中敦子由1950 年代末起的畫作,反映她探討從環形電鈴藝術裝置及《電氣服》(1956) 所攝取的抽象視覺語言。自1957 年左右,田中開始採用更穩定的物料,例如不脫色箱頭筆及塑膠彩,創作出第一批畫作。圓狀與線條是源自燈膽及電路簡化而成的符號,現在展現更自主的個性,並開始成為抽象畫中有力的詞彙。這兩個簡單的幾何形狀潛力無限,成為藝術家往後40 年的創作元素,不斷演繹、變奏。
圓狀與線條的精神特質
田中利用彩色圓圈及線條塑造出形而上的世界,帶領觀賞者從現實世界走進更個人的美學國度。《'84B》的這幅代表作(Lot 10)引領觀賞者走進酷似宇宙、不斷變化的空間,自然形態在此空間內不斷重複出現。作品亦呈現一種直接而強烈的動感。在《'84B》中,圓圈緊密並排,互相重疊,猶如大量生物細胞在畫布中不斷跳動。圓圈以流麗的線條串連,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表達萬物存在之間的連繫。
田中於畫中以圓圈和線條形成複雜的結構,令人分不清哪裡是起始,哪裡是終止,展示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她將宇宙簡化成圓圈、線條和顏色,利用最基本的元素形成和諧而平衡的複雜體。整個創作過程也是一個化繁為簡、積沙成塔的循環,儼如人類不斷回歸本體,在紛亂複雜世界中了解生命的真諦。在田中的畫作中,圓圈、線條與顏色交錯,反映她對構圖佈局的敏銳觸覺和敏感度。作品暗示東方哲學思想中循環不息的生命,以及互補的宇宙力量。如老子在《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更由陰陽反歸萬物,萬物復歸三二一。」(老子,《道德經》第42 章)
探索無止息的生命循環和生命力也可見於另一位戰後日本女藝術家草間彌生( 生於1929 年) 的創作。她與田中同樣擺脫社會對女性藝術家的約束,堅持忠於自我。草間的作品中的主題如星星、眼睛、花卉或南瓜由重複的紋理或波點組成,這些紋理彷彿具有自生的力量,不停地延伸。她透過顏色及圖形展示無窮無盡的力量,與田中以圓狀和線條形成的結構中的所呈現的無限動力同出一轍。
站在田中的《'84B》前,觀賞者會被這幅佔據整幅牆的巨型畫作迷住,成為連接線條與圓圈的結構一部分。事實上,田中在創作時亦成為這幅巨型畫作的結構之一。田中為1968 年電影《Round on Sand》( 由福澤博執導) 創作的紀錄片段,亦充份反映她與作品之間的關係。田中沿著長長的海灘,自由地在沙上畫出多個圓圈,並以密集的線連起,令她成為當中的一小點。田中的作品把人帶回自然宇宙的原始節奏,猶如風與水流之間的緊密關係。
田中的抽象畫展示宇宙中恆久不息的力量,令人想起「具體」藝術中人類力量與精神的價值。《具體藝術宣言》指「在具體的藝術中,人類精神與物質自然相對,亦互相協調」,而且「為物質注入生命,亦即為物質注入精神」。田中深受這種有關宇宙、自然、生命與藝術的哲學思想影響,使其作品擁有永恆的精神力量及靈性層面,也令她成為戰後藝術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