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鍾泗賓 探索抽象之路
鍾泗賓在新加坡同代藝術家中屬最為創新、家傳戶曉的一位。他早年在中國廈門美術學院(1933-1936年)和上海美術學院(1936-1937年)學習傳統國畫,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直到他於1946年到達新加坡之後,才真正接觸到傳統國畫審美和表達形式以外的藝術,第一次體驗自由創作的滋味。
鍾泗賓在其1961至1963年的歐洲之旅後,開始逐步在自己的藝術中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抽象藝術。他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自由不羈,融入趙無極、朱德群等亞洲畫家抽象藝術的優雅與駕馭,形成全新的半抽象藝術,把景象和風景中無形的氛圍和情感造形化,別具一格。以下介紹的一組油彩和紙本作品不但包含鍾泗賓早期作品中仍可識別所畫之物的典型半抽象風格,亦通過嶄新的藝術眼光,為畫面帶來精彩的新鮮感。
《寧靜》(編號301)、《抽象景觀》(編號302)和《漁村》(編號303)來自一個卓越的丹麥收藏,作品展現出鍾泗賓到歐洲後得到的極大創作自由,激發出他的藝術潛能。《月光下的城墻》(編號304)則凝聚了濃厚的氛圍感。這些畫幅的魅力穿越了任何地域的界限,他以顏色和質感營造他對風景的情感印象,引人入勝。
《抽象景觀》(編號305)和《鄉村生活》(編號306)則採用了中國卷軸多用的豎立形式,雖然題材都是東南亞的村莊生活,但其抽象程度不同。兩幅畫相隔不到兩年,可見鍾泗賓對題材和媒材的不斷探究,並展現出他越發純熟自信的視角編排。畫幅顏色鮮明,構圖清晰,在同類題材中令人耳目一新。
鍾泗賓的構圖優雅翩翩,色調變化巧妙細膩,令觀者不禁駐步細賞,一同走入畫面,漁村高腳屋、家庭店鋪和綠油油的風景浮現眼前。鍾泗賓筆下的線條與造形簡潔淳樸,體現他對藝術的敏銳觸覺,提煉出景物最深邃核心的精神。
鍾泗賓在新加坡同代藝術家中屬最為創新、家傳戶曉的一位。他早年在中國廈門美術學院(1933-1936年)和上海美術學院(1936-1937年)學習傳統國畫,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直到他於1946年到達新加坡之後,才真正接觸到傳統國畫審美和表達形式以外的藝術,第一次體驗自由創作的滋味。
鍾泗賓在其1961至1963年的歐洲之旅後,開始逐步在自己的藝術中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抽象藝術。他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自由不羈,融入趙無極、朱德群等亞洲畫家抽象藝術的優雅與駕馭,形成全新的半抽象藝術,把景象和風景中無形的氛圍和情感造形化,別具一格。以下介紹的一組油彩和紙本作品不但包含鍾泗賓早期作品中仍可識別所畫之物的典型半抽象風格,亦通過嶄新的藝術眼光,為畫面帶來精彩的新鮮感。
《寧靜》(編號301)、《抽象景觀》(編號302)和《漁村》(編號303)來自一個卓越的丹麥收藏,作品展現出鍾泗賓到歐洲後得到的極大創作自由,激發出他的藝術潛能。《月光下的城墻》(編號304)則凝聚了濃厚的氛圍感。這些畫幅的魅力穿越了任何地域的界限,他以顏色和質感營造他對風景的情感印象,引人入勝。
《抽象景觀》(編號305)和《鄉村生活》(編號306)則採用了中國卷軸多用的豎立形式,雖然題材都是東南亞的村莊生活,但其抽象程度不同。兩幅畫相隔不到兩年,可見鍾泗賓對題材和媒材的不斷探究,並展現出他越發純熟自信的視角編排。畫幅顏色鮮明,構圖清晰,在同類題材中令人耳目一新。
鍾泗賓的構圖優雅翩翩,色調變化巧妙細膩,令觀者不禁駐步細賞,一同走入畫面,漁村高腳屋、家庭店鋪和綠油油的風景浮現眼前。鍾泗賓筆下的線條與造形簡潔淳樸,體現他對藝術的敏銳觸覺,提煉出景物最深邃核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