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王世襄舊藏一紫檀方櫈,形製與本對相仿,惟該櫈於羅鍋棖及椅盤底部之間加雙矮老,椅腳下端套有銅足,見王氏《明清家具珍賞》,1986年,61頁,編號14。另有一對高度與本對相仿之鸂鶒木方櫈,現展出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明軒(Astor Court),並收錄於安思遠(Robert Ellsworth)《中國家具:明清硬木實例》(Chinese Furniture: Hardwood Examples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紐約,1970年,圖版105號,196頁 (圖1)。該櫈足底有方孔,或曾為榫眼以安銅足,惟銅足如今已失。另有一對鸂鶒木方櫈,原與大都會藏兩櫈為四張一組,但仍連銅足,於紐約蘇富比拍出,1998年3月24日,拍品734號,現為John C. Weber珍藏。
無獨有偶,以上各出版過之例,均有一極為罕見及異於常法之特徵,即雙層軟屜。各櫈均於邊抹打槽安屜眼,上層軟屜,編織其間,收尾後用細木條壓蓋釘牢。下層軟屜亦使用同一技法,以遮蓋無上層軟屜棕籐穿結之部分,收齊整美觀之效,並亦以細木條壓蓋釘牢。這種軟屜製作手法極為複雜,希奇罕見,綜觀同類櫈具,似乎惟獨本文列舉之例以此技法製成。
無獨有偶,以上各出版過之例,均有一極為罕見及異於常法之特徵,即雙層軟屜。各櫈均於邊抹打槽安屜眼,上層軟屜,編織其間,收尾後用細木條壓蓋釘牢。下層軟屜亦使用同一技法,以遮蓋無上層軟屜棕籐穿結之部分,收齊整美觀之效,並亦以細木條壓蓋釘牢。這種軟屜製作手法極為複雜,希奇罕見,綜觀同類櫈具,似乎惟獨本文列舉之例以此技法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