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PORTANT SET OF THREE JADE ‘CHILONG’ SWORD FITTINGS AND A JADE SWORD GUARD
AN IMPORTANT SET OF THREE JADE ‘CHILONG’ SWORD FITTINGS AND A JADE SWORD GUARD
AN IMPORTANT SET OF THREE JADE ‘CHILONG’ SWORD FITTINGS AND A JADE SWORD GUARD
AN IMPORTANT SET OF THREE JADE ‘CHILONG’ SWORD FITTINGS AND A JADE SWORD GUARD
3 更多
THE PROPERTY OF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OR
西漢  玉螭龍紋劍飾一套三件及玉勾雲紋劍格一件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8 AD)

細節
西漢  玉螭龍紋劍飾一套三件及玉勾雲紋劍格一件
The largest: 3 1/2 in. (8.8 cm.) wide
來源
1996年購於香港

拍品專文

玉白色帶黃沁斑,瑩潤有澤。劍首圓形,正面浮雕飾兩隻螭龍,背面陰刻勾連雲紋;劍璏長方形,淺雕一螭龍,其上身出廓外成出戟,加透雕流雲紋;劍珌為不規則束腰梯形,正面飾一螭龍,背面雕一龍尾,其末端有一熊咬住,作拉扯之狀。另附有一同期的玉劍格。此套劍飾紋飾精美,雕刻生動,是西漢早期難得的玉雕精品。在風格上它們與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套劍飾相近,其著錄於《中國玉器全集 4 – 秦、漢》,河北,1993 年,頁60-61,圖版79-82 號(圖一)。南越王的一套少了劍璏,而此套的劍格應非原配。兩套的主體紋飾都為螭龍,均用深淺浮雕及透雕的幾種手法表現,出沒於勾連雲紋之間,這雖然是漢玉上常見的紋飾,但是在此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至矣。螭龍的刻畫姿態靈動,肌理矯健,功力之深,直令清朝的頂級玉雕也難望其項背。

此劍珌上的一隻螭龍,尾巴末端被一隻熊咬住。這個題材在南越王的一套劍珌上也可見,可見是王室喜愛的題材。這個題材的濫觴也許可以追溯到屈原《楚辭・天問》裏其中的一句詩:

「焉有虯龍,負熊以游?」

《天問》向以晦澀難懂聞名,後人對此句的註解也有許多分歧。其中一個解釋牽涉到以治水聞名的大禹。傳說大禹的父親鯀也是治水專家,但是因為治水失敗,導致許多人民死亡,而被大舜處死於羽山。當他的腹部被剖開時,一條黃龍從中飛騰而出,這便是日後的大禹,而鯀自己也化身為一頭黃熊。不論此詩句是否影射這則傳說,可以確信的是,龍與熊相游的意象,在戰國時期就已存在,並且可能有世代交替,生命(血統)延續的寓意。

更多來自 隹王以珮 – 私人收藏古玉佩飾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