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香港私人收藏 (LOTS 1283-1288)
李可染
雁蕩山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六三年作
細節
李可染
雁蕩山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六三年作
題識:雁蕩山百崗尖得此景象并憑記憶為之。一九六三,可染於北戴河。
鈐印:可染
68.1 x 44.1 cm. (26 ¾ x 17 3/8 in.)
註:李可染早年就以變革與復興中國畫為己任,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他將寫生視為最重要的方法,並於一九五四年起多次到全國各地做實地寫生,促成了其藝術風格的轉變與升華。李可染曾於一九五四、一九五六年兩度前往溫州雁蕩山寫生。此作根據題識可知為李可染描繪雁蕩山景色。畫面構圖頗有特色,李可染將觀眾的視線與畫面底部的房屋溪水置於同一水平線,於是群山拔地而起,頗有氣勢。
畫面主調大都黑而濃,其間加入青綠色調用以表現植被,山間穿流著銀蛇似的白色溪水脈絡,巨大的黑白反差與豐富的灰色層次融成一體,予人強烈的音響感。此件畫作樹態蔥郁,層次分明,瀑布流瀉於下,讓人不禁感受到清涼與悠閒。
雁蕩山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六三年作
題識:雁蕩山百崗尖得此景象并憑記憶為之。一九六三,可染於北戴河。
鈐印:可染
68.1 x 44.1 cm. (26 ¾ x 17 3/8 in.)
註:李可染早年就以變革與復興中國畫為己任,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他將寫生視為最重要的方法,並於一九五四年起多次到全國各地做實地寫生,促成了其藝術風格的轉變與升華。李可染曾於一九五四、一九五六年兩度前往溫州雁蕩山寫生。此作根據題識可知為李可染描繪雁蕩山景色。畫面構圖頗有特色,李可染將觀眾的視線與畫面底部的房屋溪水置於同一水平線,於是群山拔地而起,頗有氣勢。
畫面主調大都黑而濃,其間加入青綠色調用以表現植被,山間穿流著銀蛇似的白色溪水脈絡,巨大的黑白反差與豐富的灰色層次融成一體,予人強烈的音響感。此件畫作樹態蔥郁,層次分明,瀑布流瀉於下,讓人不禁感受到清涼與悠閒。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at this lot has been verified by the Li Keran Art Foundation and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works on the Li Keran Art Foundation website, with the code LKRAF-L-00804.
《雁蕩山》,此作品通過“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認定,並由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李可染藝術庫”收錄,作品認証唯一編號:LKRAF-L-00804
《雁蕩山》,此作品通過“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認定,並由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李可染藝術庫”收錄,作品認証唯一編號:LKRAF-L-00804
榮譽呈獻
Sandy Y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