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日本在十九世紀受到西方強大的政治沖擊,無法繼續長期的鎖國政策而必須面向世界,不少文化產物隨之傳入西方社會,美術上最佳例子就是從日本出口的茶葉包裝紙上常印有浮世繪圖畫,葛飾北齋等畫師創作中的平面感、鮮明色彩和東方構圖影響了一些印象派畫家,而梵谷甚至把浮世繪元素放入自己的作品,「日本主義」一詞的出現,說明了當時日本藝術在歐洲社會風行的程度。
進入二十世紀日本藝術家陸續被視為國際的經典人物,「具體派」畫家、草間彌生、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等的收藏者早已不分國界,從日拍「歐洲私人收藏日本藝術」中可看到當代西方藏家對日本藝術多元創新表現的認同。三件九十年代初的奈良美智繪畫,證明了收藏家對奈良的才華早已獨具慧眼,《Devil Calling》(拍品編號174)、《Untitled》(拍品編號175)和《A Girl》(拍品編號176)均表現出奈良早年在處理線條上的輕鬆自由,簡約、可愛和變形的造型更是貫徹他創作的特徵。鎌谷徹太郎的《人間樂園II-32》(拍品編號172)以萬紫千紅的極樂畫面迷惑觀眾的眼睛,令人忘卻了現實的一切平凡。諏訪敦則以細膩寫實手法繪畫仿如懂得呼吸的肖像,他在《既視感》一作(拍品編號173)深入研究模特兒背景,然後用畫筆表達了真實的外與內。
進入二十世紀日本藝術家陸續被視為國際的經典人物,「具體派」畫家、草間彌生、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等的收藏者早已不分國界,從日拍「歐洲私人收藏日本藝術」中可看到當代西方藏家對日本藝術多元創新表現的認同。三件九十年代初的奈良美智繪畫,證明了收藏家對奈良的才華早已獨具慧眼,《Devil Calling》(拍品編號174)、《Untitled》(拍品編號175)和《A Girl》(拍品編號176)均表現出奈良早年在處理線條上的輕鬆自由,簡約、可愛和變形的造型更是貫徹他創作的特徵。鎌谷徹太郎的《人間樂園II-32》(拍品編號172)以萬紫千紅的極樂畫面迷惑觀眾的眼睛,令人忘卻了現實的一切平凡。諏訪敦則以細膩寫實手法繪畫仿如懂得呼吸的肖像,他在《既視感》一作(拍品編號173)深入研究模特兒背景,然後用畫筆表達了真實的外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