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物的本質
1960年代,新藝術形式邁向多元發展,觸發「物派」運動於日本冒起。雖然於1968年興起的物派運動於1970年代初便結束,但對日本當代藝術的影響卻非常深遠。物派藝術家挑戰有關材料及空間的固有觀念,並利用原木、石頭、黏土或水等未經加工的天然材料,在某個空間內將材料短暫組合,過程中盡量避免人為操控,從而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物派主張擺脫日本藝術對西方現代主義的盲目崇拜,銳意改寫當代亞洲藝術。他們亦反對採用東方的圖案,例如源自佛教或禪宗的圖案,並視此為複製。
物派的核心成員包括藝術家兼哲學家李禹煥(1936年生),以及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生關根伸夫(Nobuo Sekine)、菅木志雄(Kishio Suga)、吉田克朗(Katsuro Yoshida)、小清水漸(Susumu Koshimizu)及成田克彥(Katsuhiko Narita)。1968年10月,隨著關根伸夫於戶外展出特定場域藝術作品《位相-大地》,物派正式創立。他於地面挖出一個圓柱形坑洞,旁邊放置一個以挖出的泥土製成的大型圓柱體,大小和形狀均與坑洞相同。透過這種手法,他以最原始的方式演繹大地,並將人為干預減至最低。李禹煥隨後於藝術雜誌中發表對作品的評論,進一步闡述物派的概念,因而凝聚了一群藝術家。他們定期於東京的咖啡室聚會,探討及辯論物派的中心思想。
其後物派藝術家陸續發表更多作品,包括關根伸夫於1969年開始創作的《空相》系列(圖1)。碩大的《空相》雕塑於1970年「第3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展出,讓關根伸夫首次獲得國際認同。作品彷如一個空中岩石庭園,帶出自然與超現實之間的張力。從獨一無二的《空相 — 從金字塔到金字塔》(1976年作,拍品編號525)中,可見關根伸夫對環境的濃厚興趣,以及對自然與超自然之間的探索。作品由兩個金字塔形狀的青銅雕塑組成,小金字塔看似由大金字塔分割出來,除了反映形狀的基本組成,亦顯示大自然孕育萬物的力量。
藝術家試圖透過人為加工,展現大自然的本質,《存在生命體》(2009年作,拍品編號524)便充份彰顯這個理念,經過精雕細琢的華貴金箔與表面隨意的摺痕、洞孔和刮痕塑造強烈對比。關根伸夫透過刻意破壞表面,揭示金箔本身的物質和脆弱特性。藍色、藍綠色及黑色的有機形態,進一步呈現同一物質的精緻與瑕疵之間的對比。關根伸夫說:「我想抹走物件的固有名稱和概念,展示物件最真實的自然形態。」《紅色窗戶》(1999年作,拍品編號526)繪有奪目的紅色長方形,亦印證關根伸夫對色彩及形狀日益濃厚的興趣,並延續至近期新創作中。
1960年代,新藝術形式邁向多元發展,觸發「物派」運動於日本冒起。雖然於1968年興起的物派運動於1970年代初便結束,但對日本當代藝術的影響卻非常深遠。物派藝術家挑戰有關材料及空間的固有觀念,並利用原木、石頭、黏土或水等未經加工的天然材料,在某個空間內將材料短暫組合,過程中盡量避免人為操控,從而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物派主張擺脫日本藝術對西方現代主義的盲目崇拜,銳意改寫當代亞洲藝術。他們亦反對採用東方的圖案,例如源自佛教或禪宗的圖案,並視此為複製。
物派的核心成員包括藝術家兼哲學家李禹煥(1936年生),以及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生關根伸夫(Nobuo Sekine)、菅木志雄(Kishio Suga)、吉田克朗(Katsuro Yoshida)、小清水漸(Susumu Koshimizu)及成田克彥(Katsuhiko Narita)。1968年10月,隨著關根伸夫於戶外展出特定場域藝術作品《位相-大地》,物派正式創立。他於地面挖出一個圓柱形坑洞,旁邊放置一個以挖出的泥土製成的大型圓柱體,大小和形狀均與坑洞相同。透過這種手法,他以最原始的方式演繹大地,並將人為干預減至最低。李禹煥隨後於藝術雜誌中發表對作品的評論,進一步闡述物派的概念,因而凝聚了一群藝術家。他們定期於東京的咖啡室聚會,探討及辯論物派的中心思想。
其後物派藝術家陸續發表更多作品,包括關根伸夫於1969年開始創作的《空相》系列(圖1)。碩大的《空相》雕塑於1970年「第3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展出,讓關根伸夫首次獲得國際認同。作品彷如一個空中岩石庭園,帶出自然與超現實之間的張力。從獨一無二的《空相 — 從金字塔到金字塔》(1976年作,拍品編號525)中,可見關根伸夫對環境的濃厚興趣,以及對自然與超自然之間的探索。作品由兩個金字塔形狀的青銅雕塑組成,小金字塔看似由大金字塔分割出來,除了反映形狀的基本組成,亦顯示大自然孕育萬物的力量。
藝術家試圖透過人為加工,展現大自然的本質,《存在生命體》(2009年作,拍品編號524)便充份彰顯這個理念,經過精雕細琢的華貴金箔與表面隨意的摺痕、洞孔和刮痕塑造強烈對比。關根伸夫透過刻意破壞表面,揭示金箔本身的物質和脆弱特性。藍色、藍綠色及黑色的有機形態,進一步呈現同一物質的精緻與瑕疵之間的對比。關根伸夫說:「我想抹走物件的固有名稱和概念,展示物件最真實的自然形態。」《紅色窗戶》(1999年作,拍品編號526)繪有奪目的紅色長方形,亦印證關根伸夫對色彩及形狀日益濃厚的興趣,並延續至近期新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