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Cursive Script Calligraphy
細節
明 釋明綱 草書《鬥茶歌》 水墨紙本 手卷
一六二七年作
題識:
范希文《鬥茶歌》。
天啓歲次丁卯(1627年)暮春書於綠天庵。虎林明綱。
鈐印:釋明綱印、宗朗、緣天庵、懶襌
文震孟(1574-1636)題引首:
茗戰。文震孟書。
鈐印:
文震孟印、文起、洞有仙人籙山藏太史書
彭年(1505-1566)題:
茶宜密褁,故以篛籠盛之,
宜于高閣,不宜濕氣,恐失真味也。
古人因以用火依時焙之,
常如人體温,則禦濕潤,今稱建城。
按茶錄云:建安民間以茶為尚,
故據地以城封之。隆池山樵彭年。
鈐印:孔嘉
註:
明綱,字宗朗,工書法,崇禎十年(1637年)書樂誌篇軸。彭年、文震孟、明綱於不同年代寫茶道之書,後人集合重裱成此手卷。
29 x 218.5 cm. (11 3/8 x 86 in.)
一六二七年作
題識:
范希文《鬥茶歌》。
天啓歲次丁卯(1627年)暮春書於綠天庵。虎林明綱。
鈐印:釋明綱印、宗朗、緣天庵、懶襌
文震孟(1574-1636)題引首:
茗戰。文震孟書。
鈐印:
文震孟印、文起、洞有仙人籙山藏太史書
彭年(1505-1566)題:
茶宜密褁,故以篛籠盛之,
宜于高閣,不宜濕氣,恐失真味也。
古人因以用火依時焙之,
常如人體温,則禦濕潤,今稱建城。
按茶錄云:建安民間以茶為尚,
故據地以城封之。隆池山樵彭年。
鈐印:孔嘉
註:
明綱,字宗朗,工書法,崇禎十年(1637年)書樂誌篇軸。彭年、文震孟、明綱於不同年代寫茶道之書,後人集合重裱成此手卷。
29 x 218.5 cm. (11 3/8 x 86 in.)
榮譽呈獻
Sandy Y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