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TAO (1642-1707)
SHITAO (1642-1707)
SHITAO (1642-1707)
1 更多
SHITAO (1642-1707)
4 更多
清 石濤 山水冊 設色紙本 冊頁八開

Landscapes

細節
石濤 山水冊 設色紙本 冊頁八開
題識:
1.
滿城風雨近重陽。大滌子辛巳(1701年)。
2.
水面奇容最不同。大滌子。
3.
入眼荒寒一灑然。大滌子極。
4.
炊煙一握夕陽微。大滌子極。
5.
久不寫畫,冷氣自生。一洗古今為快。
大滌子阿長。
6.
清湘老人故處。
7.
興盡疊書床,餘閒春酒香。
忘情空小劫,有道托踈狂。
送客臨湖水,逢僧話竹房。
相期傾倒事,不必問稽康。
訪觀湖道士,坐雙柏下,即此二老人是也。
大滌子阿長。
8.
帝卿千里外,一望九廻餘。
不着人間淚,敢忘天上書。
風高情自溢,致遠畫難如。
欲盡蒼生眼,愁深肯教予。
秋日拈臞硎雜句作畫依韻,
寄博將軍都門共十冊。清湘大滌子。
鈐印:
零丁老人(兩次)、癡絕(三次)、清湘石濤、夢董生(兩次)、
清湘老人
藏印:吳榮光(1773-1843):
吳氏筠清館所藏書畫(三次)、
荷屋審定(七次)
裱邊藏印:吳氏筠清館所藏書畫(三次)、筠清
李瑞清(1867-1920)題跋:
瑞清生平極好石濤畫,故所見尤多,斷以此冊為弟一,曾於湘中友人處得見,冊本吳荷屋中丞荺清館所藏,中丞精鑒賞,大約擇其尤精者合褾一冊,故紙質大小不一,似非一時所畫。中丞於湘中多善政,建三湘水校經堂,所造士多知名者。匋齋尚書撫湘時,無意中忽得此冊,湖南大小學堂皆創設於尚書,自今湘人士頌之不衰,是此冊之流傳與湖南掌故有關,不獨遇合之奇也。李瑞清謹誌。
鈐印:李鈢
木盒內長尾甲(1864-1942)題:
予嘗歷觀古今名畫,以為大約厥有四派焉。成於創意者:作於湊合者;由湊合而創新意者;純步趨前蹟者是也。北宋以前諸家率多創意,南宋以後概屬湊合前人眾妙,而如元四家由湊合而創新意。明以後則純步趨前跡,至清祗有八大山人、石濤和尚二家由湊合而創新意,妙造自然,前無古人矣。石濤此冊吳荷屋舊物,後歸端午橋藏庋。冊面簽題乃午橋手筆,冊中紙質大小不同,蓋吳荷屋就其所藏石濤冊選集精粹,以成此冊。荷屋收藏尤富且精,而所獲止此八幀,則稱為天下第一石濤,大觀固可也。近時畫家無論東西,爭出新意而未能如石濤何也。石濤偏究古今,心領神會,遂克臻此。若不尋繹石濤之所以致此,而徒評其皮相,則不足與論畫理耳。大正辛酉(1921)榴華月雨山居士長尾甲識。
鈐印:長尾甲印、石隱審定
布套上題識:
石濤和尚山水冊。
四鍾山房(端方1861-1911)藏。


註:
此冊吳榮光舊藏,李瑞清跋內提到:“吳荷屋中丞精鑒賞,大約擇其尤精者合褾一冊,故紙質大小不一。"解釋了此冊八幅作品非同時寫成,而其中一頁提到的“…..共十冊"也應該是一套十冊作品後來散失了的其中一頁。
另外一頁“…..寫寄博將軍都門”,即博爾都,清宗室,封三等輔國將軍,工書善畫,石濤1689至1692年間在燕京時期的好友,協助石濤建立了龐大的朋友網絡。他們的友情一直未斷,石濤晚年定居揚州,時有書信畫作往來。
李瑞清題跋中所提及之匋齋,及長尾甲題跋中所提及之端午橋為托忒克 端方(1861-1911),字午橋,號匋齋,清末大臣,金石學家。滿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從政之餘,醉心於古玩收藏,是中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個人亦喜藏書,且收藏頗富,精品亦多。
出版:
《南畫大成》第九冊-明清十一家山水集錦,廣陵書社,台北,1935年,第2274-2275頁。(四開)

五頁 21 x 31.5 cm. (8 1/4 x 12 3/8 in.)
三頁 15 x 27 cm. (5 7/8 x 10 5/8 in.)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at Lot 1020 has further publication, all leaves were illustrated in the Selected paintings of Landscape, Orchid and Bamboo by Shitao, Qi Yun Publishing House, Taipei, February 1976.
請注意:此山水冊有另一出版於《石濤山水蘭竹精品》,台北齊雲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2月。(八頁齊全)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