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拍賣 14710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拍品 2934
2934
3 更多
6 更多
芙蓉洞石「乾隆御筆」璽本印以壽山芙蓉石為材,隨形浮雕牧馬圖,將石材的四面都以深淺有致的淺浮雕刻,相連而成一幅牧馬圖卷。背景淺刻山水樓閣,線條流暢,佈局章法有度,在相互銜接的同時又能各自獨立成為一幅小景。山巒的刀法線條渾厚圓融,在層疊佈置之中展現大石叢立的氣勢,而點綴其間的樹木枝葉蔥蘢茂盛,舒展的線條與山石相互映襯;其中馬匹或騰躍、或翻滾、或佇立、或嬉戲、憨態可掬;牧馬人的神態自若,悠然自得,栩栩如生。整件作品表現出生機盎然之趣,春山蔥鬱的景致因石材潤澤的質地而更添秀麗,令人觀之逾親,可賞可玩,極富韻味。底刻陽文「乾隆御筆」四字,印文被著錄於清代帝后璽印譜中,無論從大小、材質、篆刻字體,與現藏故宮之乾隆寶藪中所載完全吻合。無論是印鈕還是印文的雕琢都精湛熟練,顯示出雕琢者的高超技藝。在清宮,印章是十分重要的文房用品,它和帝后的日常文化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展閱御府書畫,鈐於其上林林總總的各式帝后印章,突顯出它們傳承的歷史,觀賞之餘,更添一種別樣的情懷。環視宮中殿宇,帝后印章遺跡更是比比皆是,它們與眾多的牌、匾、聯、額一起,構成了宮殿建築室內外裝飾裝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皇帝璽印及其使用遺跡廣泛分佈於各類宮廷文物之中,成為宮廷收藏的重要鑒別依據。尤其是乾隆皇帝,一生刻製了大量寶璽,或用於御筆書畫的鈐蓋,或用於書畫和典籍的鑒藏標誌,成為此一時期宮廷文化的重要物證。如果說田黃象徵石中帝王的話,芙蓉則可稱為石中皇后。舊時田黃與芙蓉受到同等重視,價錢也不相上下,近來市場上才出現側重田黃之現象。本璽印材潔白純淨,質地緊密堅結,有玉石的溫潤感,應該是將軍洞所出的老坑芙蓉石。將軍洞位於福建加良山頂部,早在清初就已開採,出產的芙蓉石質量上佳,被譽為石中上品。康熙時期,已深得帝王的寵愛,向為宮廷御印所選用,這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康熙皇帝御賜芙蓉石寶璽「御賜朗吟閣寶」可作證明(圖一)。寶藪中記載此印材質為洞石,是印材出身良好的一個佐證。乾隆時期洞口坍塌,不復生產,到了近代才再鑿礦開採。此印不但石質上乘,並且體材碩大,是難得一見的洞石精品,又是乾隆皇帝御用的寶璽,實為不可多得的藏品。本拍品印文見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御筆詩經圖》(典藏編號故殿019735-019744、030550-030559、030814-030823),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卷二十之7、《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2013 年,圖版II-3.56(圖二);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黃公望九珠峰翠圖(綾本)》(典藏編號故畫001309),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七之41、《山水/ 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2011 年,頁76(圖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緙絲仇英後赤壁賦圖卷》,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第五函十八冊、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織繡書畫》,香港,2005 年,圖版109(圖四);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盛懋繪江風秋艇卷》(典藏編號故畫001021),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卷四十四—47、《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2013 年,圖版II-2.18。
清乾隆 御用芙蓉洞石四駿圖「乾隆御筆」璽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細節
清乾隆 御用芙蓉洞石四駿圖「乾隆御筆」璽
印文:乾隆御筆
2 5/16 in. (5.9 cm.) square, 4 15/16 in. (12.5 cm.) high, box
來源
古島一雄 (1865-1952), 於20年代初購得 (傳)
榮譽呈獻
Stephenie Tsoi
stsoi@christies.com
+852 2978 9955
拍品專文
Impression of the current seal, after
Qingdai dihou xiyin jicheng,
vol. 2: Qianlong, Beijing, 2005, p. 31
《清代帝后璽印集成》第二冊:乾隆,北京,2005年,頁31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